傻剧 :
它混合了笑剧和道德剧的因素,因剧中人非疯即傻而得名。突出特点是演员着装怪异,装疯卖傻,通过粗俗滑稽的表演,大胆地针砭时弊,抨击权贵。
傻剧应起源于中世纪选举“傻子教皇”的娱乐活动,以及被称为“愚人节”或“傻瓜节”的新年化装游行。这种戏剧因无忧少年剧团的演出而获得了声誉。剧团体由年轻人组成,首领被称为“傻王子”。查理六世允准其在巴黎市中心的市场搭台演出。他们最初只是夸张地模仿街头杂耍艺人,后来扩展到对宗教和政治界的现象与人物的大胆讽刺。由于触怒查理八世,剧团的特权被取消。在路易十二给无忧少年剧团重新颁发特许状以后,傻剧以对教会出言不逊的讽刺而引人注目。
主要的3出傻剧均写于16世纪初期。《旧世界》将滥权、欺诈、腐败、混乱等社会现象拟人化,被视为最好的政治讽刺傻剧之一。《新世界》(1508)将野心、选举、任命等拟人化,以抗议教宗对教会人事任命的干预。上面两出傻剧均作者不详。由格兰戈创作的《傻子王与傻妈妈》(1512)是根据路易十二的授意写作并演出的,借以宣传政治,影响民意,以反对教宗尤利乌斯二世。
在16世纪,中世纪宗教戏剧趋于消亡,而世俗性的笑剧则得以存续,演出团体也有所增加。弗朗索瓦一世先是以审查制度加以限制,随后则强令禁止了傻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