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南特,K. :
生于新南威尔士州的曼利,卒于悉尼。曾就读于悉尼大学,学习经济学与心理学,但因经济大萧条,未毕业即走上社会。尝试过各种工作,记者、评论员、广播电台节目制作员、教堂侍女,甚至在铁路的售货亭卖报纸、饮料和香烟。她把所有这些都看作是第一手生活经验的积累,为此,她还特意加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到处流浪,深入悉尼的贫民窟以及土著人社区体验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甚至在监狱里住过一个星期。
坦南特一生共出版10余部作品,大多为长篇小说,主要描写澳大利亚城市与乡村下层人民的生活,尤其是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与遭际,刻画细致,现实性强。《流浪者》(1941)是作者的代表作,出版后同时获普雷尔纪念奖与澳大利亚文学学会金奖。小说结构简单,描写大萧条时期一群失业游民四处流浪,在饥饿与死亡间挣扎的苦难生活。他们无家可归,找不到工作,从一个避难所流动到另一个避难所,全靠可怜的救济、施舍度日。尽管如此,通过近距离观察,却不难看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朴实乐观,慷慨大方,助人为乐,精神不死,心中始终燃烧着炽热的生命之火。小说常被拿来与美国作家J.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相提并论。
其他主要作品还有《泰布伦》(1935)、《福沃》(1939)、《陌生人,继续打马向前》(1943)、《来日方长》(1943)、《失落的避风港》(1946)、《把这告诉早晨》(1953)、《蜂蜜流淌》(1956)以及自传《失踪的继承人》(198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