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J.S. :
生于南澳的佩诺拉。父母是苏格兰移民。仅受过一年多学校教育,很小即在父亲的选领地上劳作,但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和父亲在经营选领地的同时打短工,替别人筑篱笆、赶牲口、剪羊毛、摘葡萄、伐树,或为乡政府采石、筑路。尽管如此,父子俩都对文学情有独钟,并且曾同年双双在同一诗歌大赛的不同组别中获奖,其中尼尔森获青年组诗歌奖。
尼尔森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而且因为很早就患有眼疾,阅读也非常有限,眼疾加重后更是无法阅读写作,后来的诗歌基本上由他口述,再由家人或工友记录下来。但他却是一位天生的诗人,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主要诗集有《春天的心》(1919)、《歌谣与抒情诗》(1923)、《新诗》(1927)、《约翰·肖·尼尔森诗集》(1934)、《美的威力》(1938)等。
尼尔森的诗歌以抒情诗见长,表现出突出的意象运用、流畅的音乐性、简单明了的用词以及背后隐匿的淡淡忧伤等特点。诗人运用意象的一大特色是将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联觉,使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他最著名的一首诗《橘树》是典型的例子。此外,尼尔森还写过一些讽刺诗,针砭时弊,不过笔触较温和,更多的是喟叹、质疑,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