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多罗夫,T.

    托多罗夫,T. :

生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1961年考入索菲亚大学。1963年赴巴黎留学并定居法国。1968年起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7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托多罗夫早期主要从事结构主义诗学研究和叙述学的理论建构及批评实践,他翻译的《文学理论:俄罗斯形式主义者的论文集》(1965)在法国批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还撰写了《符号学研究》(1966)、《文学与意义》(1967)、《什么是结构主义》(1968)等著作。提出了法国的形式主义批评是一种“诗学”,即一种关于“文学的科学”的体系的观点。认为结构主义关心的不是现实的文学,而是可能的文学,也就是文学现象所特有的抽象性质即文学性。

托多罗夫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十日谈〉的语法》(1969)。他认为存在着一种叙述语法,即作为一切语言基础的普遍语法,因此就从分析文学作品的语法结构入手来分析作品的文学性。他以《十日谈》中的故事为例,首先把叙述分成语义、句法和词语三个方面,又把句法分成陈述和序列。陈述包含作为叙述的基本单位和行为,序列则是可以构成完整而独立故事的各种陈述汇集,也就是通过各种时间和因果关系而扩充了的句子。一个故事至少有一个序列,也可以包含许多序列。句子的基本成分则分为名词(人物)、形容词(人物的特征)和动词(人物的行为),这三种基本成分的组合就形成陈述。人物的特征又可以分为状态、性质和身份,人物的行为则分为改变处境、犯罪和惩罚。这些分类表明文学语言各部门的性质,托多罗夫正是试图通过这些分类来建立一种叙事文的类型学。

《幻想文学导论》(1970)探讨的是体裁问题。托多罗夫认为文学形式的语法与叙述本身的语法同样重要,任何作品的产生都会受到其他作品的启发,如幻想体裁就与离奇体裁或奇迹体裁密切相关。但是这些作品毕竟互不相同,因而关于体裁的定义也不可能固定不变。《散文体诗学》(1971)认为传统批评只是对文本的释义,而文学文本本身是完全有意义的,因此批评不能死抠文本,应该把文本看作一个自主的体系,关注文本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托多罗夫的主要著作还有《语言科学百科辞典》(合著,1972)、《诗学》(1972)、《象征理论》(1977)、《米哈伊尔·巴赫金:对话原则》(1981)和《批评之批评,一部学徒小说》(1984)等。1981年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面临的危机促使他把目光投向文学以外的世界,他的研究活动突破文学范畴,扩展到文化人类学。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征服美洲》(1982)和《我们与他人》(1989)等。
托多罗夫的著作已经被译成英、德、意、日、俄、葡等多种文字。

为您推荐

怀尔丁,M.

怀尔丁,M. : 生于英国的伍斯特。毕业于牛津大学。2000年退休前为悉尼大学英语系教授。曾先后在伯明翰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英澳文学。澳大利亚新派小说的主要作家之一,与F.穆尔..

戴维森,F.D.

戴维森,F.D. : 生于墨尔本。12岁辍学,在父亲的农场做帮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加运送一批战马到英国,在英加入英骑兵队。战争结束后回到澳大利亚,一度经营农场,后协助父亲创办《澳大利亚人》杂志,同时..

德雷福斯事件

德雷福斯事件 : 犹太籍上尉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被诬陷为向德国出卖情报的叛徒,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囚禁于法属圭亚那的魔鬼岛,在法国激起了民族主义的反犹浪潮。1897年,案情真相逐渐暴露,但法国当局..

戴思诺斯,R.

德里叶,J.

德里叶,J. : 生于奥弗涅的艾格佩斯,卒于巴黎。10岁来到巴黎上中学,因成绩优异被视为神童。他后来在大学执教,过世俗生活,但名字后面却总是带有“神父”的头衔。他从1757年开始翻译维吉尔的《农事诗》,1770..

弗雷姆,J.

弗雷姆,J. : 生于达尼丁郊区,卒于达尼丁。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曾是作家K.曼斯菲尔德的帮佣。怀塔基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奥塔戈大学师范学院学习。当过教师,也做过护士。20世纪40年代末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在..

弗洛芒丹,E.

弗洛芒丹,E. : 生于拉罗谢尔一个富裕家庭,卒于拉罗谢尔。学业优秀,生活无忧,但是与青梅竹马女友的初恋,以及后来到巴黎学习绘画,都遭到家庭的反对,直到1847年才得以自由地学习绘画和从事文学创作。多次去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