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伯里,J.

    阿什伯里,J. :

生于纽约州罗切斯特。为纽约派诗歌创始人之一。幼年在安大略湖边一家农场上度过。20世纪40年代后期就读于哈佛大学,与F.奥哈拉、K.科克等后来的纽约派骨干成为好友。1955年起,他旅居法国10年,一面为《纽约先驱论坛报》法文版和《艺术新闻》等媒体撰稿,一面从事法语诗歌及通俗文学的翻译。在此过程中,法国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诗歌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重返纽约后,除了继续在《艺术新闻》担任编辑工作外,还为《纽约客》《新闻周刊》《党派评论》等期刊撰写艺术评论文章。80年代中期开始,他在巴德学院任文学教授,直至2008年退休。

1956年,阿什伯里的诗稿《几棵树》获得W.H.奥登青睐,入选当年的《耶鲁青年诗人丛书》,从而引起诗歌界的关注。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阿什伯里先后出版诗集近30部、散文及译著10余部,荣获过美国诗歌界几乎所有重要奖项。特别是诗集《凸面镜中的自画像》(1975)一举囊括了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图书评论家奖三项大奖,让他一举成为英美后现代诗歌艺术的领军人物。此后,他笔耕不辍,诗集《一排海浪》(1984)、《流程图》(1991)、《流浪何方》(2005)等不断为他赢得好评和各种荣誉。1983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88~1999年,他当选为美国诗人学会理事。2011年,他荣获国家图书基金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勋章。

阿什伯里的早、中期诗歌,不仅表现出对抽象视觉艺术元素的吸纳,也看重诗歌创作的即兴性和意念表达的直接性。因此,阿什伯里可以说是奥哈拉“单人主义”诗学理念的真正践行者。他是一位勤勉高产、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作家,创作的厚重程度远非某个单一诗学流派足以涵盖。在他的中、后期创作中,更多地继承前辈的创作心法,并积极从后现代哲学思想那里汲取艺术灵感。他的诗歌形成了以晦涩睿智的超现实主义意象、图像化的意识流动、片段化的自传性抒情视角、多重话语身份下的言语游戏为特色的鲜明特征。诗学评论家M.帕洛夫对阿什伯里的诗学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在20世纪美国诗歌“另一传统”的构建与传承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核心角色。

为您推荐

布罗茨基,J.

布罗茨基,J. : 生于苏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卒于纽约。15岁辍学谋生,干过许多杂工。他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古典哲学。1963年,因为创作“淫秽和反苏维埃”诗歌遭受苏联当局..

内莫洛夫,H.

内莫洛夫,H. : 生于纽约的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父母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经营一家百货商店。1941年,内莫洛夫毕业于哈佛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空军,先后担任加拿大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的飞行员。194..

毕晓普,E.

毕晓普,E. : 生于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卒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毕晓普家资富庶,但她幼年丧父,母亲患有严重精神病,由祖父母抚养长大。1934年,她毕业于瓦萨学院。自1951年开始,她旅居巴西长达16年之久。1967年,..

杰瑞尔,R.

哈克,H.

哈克,H. : 生于纽约的一户犹太裔家庭。1961年,她与非洲裔科幻小说作家S.德兰尼结婚,两人的跨族裔婚姻在当时颇受争议。1964年,哈克自纽约大学毕业后,投身出版业,后与丈夫一道,从事文学刊物的出版与发行工作..

罗特克,T.

罗特克,T. : 生于密歇根州萨吉诺。父亲和叔父一起经营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花草培植农场。14岁那年,叔父因故自杀,随后父亲又因癌症去世,这些突发变故造成他终生的创伤。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在密歇根大学就..

《黎明屋》

《黎明屋》 : 小说以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退役的印第安人艾贝尔为主人公,叙述了他从身份迷惘到重构印第安身份的故事。由四章构成,身份与部族群体、部族土地密不可分的印第安传统观念贯穿始终。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