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特,J.

    拉菲特,J. :

生于南部农村。父母本来有一个小磨坊,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沦为雇工。拉菲特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读完小学,14岁就来到波尔多城里当学徒,作过做糕饼的技工和面包师,靠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在1933年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因参加反法西斯示威而被老板开除。1936~1939年,他在法共中央书记处工作,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总书记。

拉菲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入伍,1940年6月法军溃败时被俘,11月他逃出战俘营,回到巴黎参加了地下的抵抗运动。1942年5月,他被法国警察逮捕后引渡到德国,1943年先后押解到毛特豪森集中营和爱本塞集中营。1945年被苏联红军解救才得以回到法国。

拉菲特在政治活动之余创作了几部小说。《活着的人们》(1947)是自传体小说,标题来自V.雨果的诗句:“活着的人们,就是斗争的人们。”按时间顺序叙述了巴黎的抵抗运动,揭露了集中营里地狱般的黑暗生活,党卫军的残忍,囚徒们的悲惨遭遇,以及地下党领导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拉菲特满怀深情地刻画了他在集中营里的难友——俄国人科索莫尔的英雄形象。《我们一定去采水仙花》(1948)描写在德国占领时期的1942年夏天,一些游击队员成功地炸毁了离巴黎50千米的一个德国电台,不久被盖世太保逮捕入狱。小说真实地记述了法国人民的抵抗运动,生动地塑造了游击队长雷蒙的英雄形象。《法国玫瑰》(1950)描绘了年轻而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韦尔侬,她参加了抵抗运动,在经受了长期的考验之后成为游击队长,得到了“法国玫瑰”的称号。

拉菲特的小说还有叙述纳粹失败和游击队活动的《马尔索营长》(1953),写法国民众保卫和平运动的《春天的燕子》(1956)。他的小说往往是真人真事,而且带有自传性质,如《春天的燕子》的主人公是一个面包师,其实就是拉菲特自己的经历。

为您推荐

拉努,A.

拉努,A. : 生于巴黎一个贫困家庭。靠着上补习课在16岁时获得了唯一的小学毕业文凭。他从事过银行职员、装饰工、绘画、小学教师和记者等各种职业,这些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从1943年开始从事创..

拉克尔泰勒,J.de

拉克尔泰勒,J.de : 生于马孔地区。父亲是外交官,使拉克尔泰勒很早就热衷于旅行。他中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写作生涯,第一部小说《让·埃穆兰不安的一生》(1920)描写了一个既骄傲又胆..

托多罗夫,T.

托多罗夫,T. : 生于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1961年考入索菲亚大学。1963年赴巴黎留学并定居法国。1968年起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7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托多罗夫早期主要从事结构主义诗学研究和叙述..

怀尔丁,M.

戴维森,F.D.

戴维森,F.D. : 生于墨尔本。12岁辍学,在父亲的农场做帮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加运送一批战马到英国,在英加入英骑兵队。战争结束后回到澳大利亚,一度经营农场,后协助父亲创办《澳大利亚人》杂志,同时..

德雷福斯事件

德雷福斯事件 : 犹太籍上尉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被诬陷为向德国出卖情报的叛徒,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囚禁于法属圭亚那的魔鬼岛,在法国激起了民族主义的反犹浪潮。1897年,案情真相逐渐暴露,但法国当局..

戴思诺斯,R.

戴思诺斯,R. : 生于巴黎的一个中间商家庭。戴思诺斯从事过记者等多种职业。1922年加入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积极地进行“自动写作法”的实验,创作了《海之星》(1924)、《为哀悼而哀悼》(1924)、《身体与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