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赞,H.

    巴赞,H. :

生于昂热一个经营地产的家庭,卒于昂热附近。6岁时父母去了中国,童年动荡不安,养成了反抗母亲和教师的叛逆性格,甚至被关进精神病院。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与家庭决裂后靠打零工谋生,备尝艰辛。从1932年起就爱好诗歌,诗集《白昼》(1947)还获得了阿波利奈尔诗歌奖。但是在诗人P.瓦莱里的劝说下,放弃诗歌投身于小说创作。


巴赞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包括成名作《毒蛇在握》(1948)、《头撞墙》(1949),以及作为《毒蛇在握》续集的《枭啼》(1972)等小说。他在这些作品里清算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对绰号“疯猪婆”的母亲以及监狱般教养院和精神病院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949年参加了世界主义运动,从《小马之死》(1950)开始,他的创作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逐渐抛开早年与家庭的积怨,更多地关注被压迫者和不幸者的命运。这方面的小说有《站起来向前走》(1952)、《我敢爱谁》(1956)、《以儿子的名义》(1961)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我敢爱谁》,叙述一家几代女人的情感矛盾和痛苦的经历:外祖母终身守寡;母亲离婚再婚,不久患病死去;女儿生下了继父的孩子,但不能与继父结婚,不知到底应该爱谁。

巴赞签售新书

巴赞一生笔耕不辍,作品风格多样。除反映种种家庭问题的小说之外,还有哲理小说《荒凉岛的幸运者》(1970),讲述这个属于英国的小岛上火山爆发,迫使岛上的各国移民到英国避难,但是他们无法适应现代的文明生活,又回到荒凉岛上;主张回归自然的《绿色的教堂》(1981),写一个无名无姓的人自愿生活在大森林里的故事。


巴赞还出版过《婚姻介绍所》(1951)、《脱帽致敬》(1963)等短篇小说集,其中《婚姻介绍所》讲述一对大龄兄妹分别与婚姻介绍所联系后,在不知对方详情的情况下通信约会,令人既啼笑皆非又深感同情。由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场景,以冷峻的笔调加以剖析,使普通题材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也使他在现代主义文学风行的时代始终保持着现实主义特色。


巴赞1957年获摩纳哥文学大奖,1980年获列宁文学奖。1958年当选为龚古尔学院院士,并从1973年起任学院的终身主席。

为您推荐

巴赞,R.

巴赞,R. : 生于昂热。巴赞先后在昂热的天主教学院学习和教授法学。他最初为《辩论报》等报纸撰稿,接着从事创作,共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游记、评论和历史著作等。由于成果丰硕,他于19..

巴朗什,P.-S.

巴朗什,P.-S. : 生于里昂,卒于巴黎。巴朗什在父亲的印刷厂里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论情感与文学和艺术的关系》(1801)。在进入神学院之后,他在《摘录》(1809)中表达了他在爱情方面遭受的一连串挫折。巴朗什..

居尔蒂斯,J.-L.

居尔蒂斯,J.-L. : 生于南方奥尔泰兹,卒于巴黎。居尔蒂斯先后在波尔多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索邦大学学习。1937年留学英国。1939年应征入伍,相继在法国和摩洛哥学习飞行,1940年9月退伍,1944年又重新入伍。 居尔..

尼尔森,J.S.

尤瑟纳尔,M.

尤瑟纳尔,M. : 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卒于美国缅因东北港。父亲是法国人,母亲原籍比利时。父系是法国北部的古老家族。尤瑟纳尔幼年丧母,由父亲照看长大。由于家庭富裕,她年轻时曾经漫游欧洲和美洲,旅行成为..

孔多塞

孔多塞 : 生于里布蒙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卒于布尔拉雷纳。很早就显示出数学才华,1769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1773年成为科学院常任秘书,1782年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他与百科全书派过从甚密,在大革命前夕..

巴塔耶,G.

巴塔耶,G. : 生于多姆山省比荣一个贫苦家庭,卒于巴黎。父亲是个瘫痪的盲人。巴塔耶年轻时皈依了天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健康不佳而没有入伍。1920年从巴黎文献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宗教信仰,在F.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