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杀组曲》 :
2009年创作,2009年10月在井上厦创建的剧团“小松座”首次上演。剧本刊登在日本文艺月刊《昴》2010年1月号上,同年5月由东京集英社出版单行本。
小说主人公小林多喜二因其左翼文学作家的身份以及参与工人运动,1930年后受到特高警察的追捕和监视,逃匿于东京和大阪等地,其间曾几遭逮捕并获保释,最终于1933年2月被捕并被拷打致死。井上厦在1996年就拟创作一部以小林多喜二为主人公的剧作,但是当时未能完成。2000年以后,日本学界出现重新解读和评价小林多喜二的动向。2008年,即井上厦创作《虐杀组曲》的前一年,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在日本重新受到关注并掀起一股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虐杀组曲》被创作出来。
剧本以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代表作家小林多喜二的生平和遭遇为题材,分为两幕九场。第一场讲述小林多喜二少年时代在伯父的三星堂面包店打工,后八场讲述1930年5月到1932年间小林与妻子(伊藤富士子)、姐姐(佐藤知麻)、恋人(田口泷子)以及两个特高刑警(古桥与山本)之间的故事。
小林多喜二因遭拷打而惨死,其生平一直给人以阴暗的印象,而日本特高刑警作为日本国家权力的代表以及逮捕和杀害小林多喜二的元凶,在现实中是小林多喜二抗争的对象。但在《虐杀组曲》中并没有安排小林多喜二被虐杀的情节,而是将叙述的重点放在小林多喜二性格的刻画及其对周围人的感化上。这与以往作品对小林多喜二形象的描述与评价有很大的不同。这部戏剧展现的小林多喜二开朗直率,坚持与压榨下层民众的资本主义相抗争,而两名特高刑警在监视他的过程中也逐渐受到他的感化,其中一名特高刑警在他去世后甚至在警察队伍中组织工会,与体制对抗。
剧中插入了多首乐曲,题名“组曲”的缘由即在于此。而“虐杀”一词不仅指小林多喜二被虐杀,也暗指导致更多虐杀的战争历史。此外,剧本中小林多喜二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井上厦的父亲井上修吉的影子。井上修吉也曾因秘密散发无产阶级文学刊物《战旗》被捕并遭受拷打,年仅34岁就去世。
《虐杀组曲》是井上厦的最后一部杰作,井上厦也因此剧获第17届读卖演剧大奖艺术荣誉奖。完成剧本不到一年,井上厦即因肺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