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凯里木·本·沙比特

    阿卜杜·凯里木·本·沙比特 :

生于摩洛哥非斯市。自幼接受传统教育,也常去盖莱维因大学旁听文学和文化知识课程,后考入开罗大学文学院并获得文凭。继而回到摩洛哥担任《旗帜》报编辑,并为很多报纸撰写专栏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摩洛哥独立后,任摩洛哥驻突尼斯大使馆文化参赞。

沙比特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代表作《自由诗集》(1968)被认为是摩洛哥优秀诗歌作品,其中包含了30首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体现了诗人渴望摆脱桎梏、向往自由的愿望。另外还著有《文学家阿卜杜·凯里木·本·沙比特文集》(1995)和《灯之谈》(1997)。《灯之谈》的命名源于陪伴沙比特写作的一盏灯,他认为明灯给予了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其中收录的文章体现了沙比特对文学、艺术、自由的独到见解。

作为摩洛哥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沙比特被誉为“爱的诗人”。其诗风类似于阿波罗诗社的易卜拉欣·纳吉与旅美派的艾布·马迪。沙比特的诗歌感情真挚,敢于打破古体长诗的传统,追求革新,强调摩洛哥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挖掘摩洛哥独具特色的民族性,充满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语言平易流畅、富有音乐美。

为您推荐

伊朗立宪运动

伊朗立宪运动 : 从19世纪起,伊朗从昔日的文明强国一下跌落为愚昧落后的弱国,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出让国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主权。这种巨大的现实落差首先促使了伊朗知识阶层的觉醒,他们认识到要..

材料与手法

材料与手法 : 因“内容与形式”混乱且不科学,所以俄罗斯形式论学派提出了与之相对而基于艺术作品这一审美对象特质的另一种对举——“材料与手法”。艺术批评与艺术理论中的“材料”,通常指在艺术家的..

穆罕默德·宰福扎夫

穆罕默德·宰福扎夫 : 生于摩洛哥盖尼特拉。童年时代因父亲离世,生活艰难。从拉巴特文学院哲学系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兼任中学图书馆管理员。20世纪60年代移居卡萨布兰卡,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作品主要..

吉本芭娜娜

萨伊德·纳非西

萨伊德·纳非西 : 出生于伊朗德黑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学就读于其父亲创办的新式学校,并在德黑兰当时唯一的一所新式中学完成了中级教育。15岁时,兄长将其送到欧洲深造,在瑞士和巴黎大学接受高等教育。1..

阿卜杜·卡迪尔·哈桑

阿卜杜·卡迪尔·哈桑 : 生于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因家境贫寒,少年时代被迫求职谋生,直到17岁才有受教育的机会。随后在马拉喀什的伊本·尤素福大学学习阿拉伯语语言学。曾在摩洛哥驻约旦、埃及、苏丹、..

本事与情节

本事与情节 : “本事与情节”对立对举,在俄罗斯文学批评界与文学理论界长期受到重视。20世纪前,一些文学理论家即在“情节”概念或“本事”概念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进入20世纪后,形式论学派不仅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