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由吉 :
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德语专业,在金泽大学、立教大学等校任教。1970年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职业作家。1971年凭借小说《杳子》获得芥川奖,受到文坛关注。评论家小田切秀雄把他和黑井千次、后藤明生等作家以及秋山骏、柄谷行人等评论家称作“内向的一代”。曾担任芥川龙之介文学奖评委等职。2020年2月,因肝细胞癌去世。
古井由吉早期作品的题材基本上都是作者的经历或身边小事,由于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因此被认为具有私小说特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杳子》(1970)、《妻隐》(1970)、《围成圆圈的女人们》(1970)、《男人们的团坐》(1970)、《行隐》(1972)、《梳子之火》(1974)等,其中尤以《杳子》最为出名。《杳子》讲述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姑娘杳子和大学生S之间的恋爱故事。杳子患有严重的自闭症,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作,而一旦发病就会进入幻觉状态。古井动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杳子的幻觉,试图表现人物在“丧失现实感觉时”的某种心理状态。这种“丧失现实感觉”的心理状态并非只存在于杳子病态的精神世界,其更是广泛地藏匿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整个日本社会的文化潜意识之中。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结束,日本社会从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过渡到一个抑郁不安的时代,古井由吉捕捉到时代氛围的转变,通过描写人物自闭症发作时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丧失了现实感的社会心理状态。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古井由吉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早期作品中的潜意识描写与细腻感情描写逐渐淡出,民间神话传说与风俗成为他新的关注对象。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圣》(1976)、《栖》(1979)、《亲》(1980)三部曲,其中《栖》获得第12届日本文学大奖。1983年,《槿》获得第19届谷崎润一郎奖,1987年,短篇小说《中山坂》获得第14届川端康成文学奖。1990年,《假往生传试文》(1989)获得第41届读卖文学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古井由吉因病住院时有了新的人生感悟,因此之后的文学创作开始关注衰老、生死等问题。1997年,《白发之歌》(1996)获得第37届每日艺术奖。
古井由吉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他非常擅长使用绵密细腻的语言来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他认为日本近代小说几乎舍弃了文学这一行为所包含的各种要素,如雄辩、思辨、抒情的高涨、幻想的嬉戏、修辞的欢娱、实验等。而且,为了保持文体的清洁、避免过分的煽情,日本近代小说一直在努力放弃语言在情感深处的功能。古井由吉承认这种对于语言咒术的厌恶,正是形成日本小说文体的动力之一;对于语言过度煽情的功能,日本小说始终保持距离是它的优点。但是,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小说不可能保持彻底的清洁。古井由吉经常用描写人物外貌和状态的词汇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利用语言的咒术为观念画上生动的表情,这使得古井由吉的小说尽管有较长篇幅的心理描写,却依旧能让人感觉到语言鲜活生动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