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礼物》 :
贝娄为《洪堡的礼物》签名小说以两位美国名作家为主线,探讨了美国文化中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主人公洪堡的歌谣集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曾经轰动一时,博得艾略特的赞赏。他的声望持续了10年之久,到40年代末,开始衰落。洪堡后来生计窘迫,到处碰壁,病死在一家寒伧的客栈里。与此相对照,他的学生、作家西特林靠写百老汇剧本、传记而一鸣惊人、左右逢源、名利双收,从50年代起开始走红。小说开始时,西特林已年过五十,他妻子打官司闹离婚,索取了一大笔赡养费,弄得他几乎破产。洪堡的去世,引起西特林许多回忆和思考。洪堡执意要成为一个美国诗人,去“揭示人生的意义,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感受”,他的文字充满“对美的召唤”。作者指出:在古代社会,诗人是有力量的,但在金钱、法律、理性、技术垄断的现代社会,洪堡“处于软弱的境地,成了一个低贱的角色”。他不得志,“只有怨恨、愤怒,以至癫狂”。洪堡在遗嘱里给西特林留下一些东西,其中包括他们两人合作的电影剧本的副本。洪堡生前穷困潦倒,死后根据该剧本拍摄的影片大获成功,西特林也意外地得到一笔收入。但是洪堡作为“诗的境界的创造者”,给西特林最珍贵的礼物是一份精神遗产:让他明白生活的真谛和信仰的重要性。小说结尾时,西特林说:“现在我们必须从上帝那里谛听真理的声音。”
《洪堡的礼物》风格独特,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和现代生活气息,受到评论界好评,获1976年度普利策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