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利冈,E. :
生于蒙特利尔,卒于蒙特利尔。父亲是爱尔兰移民,母亲则是法裔加拿大人。家庭内部的文化差异和情感矛盾使内利冈很早就形成了忧郁沉默的性格。他少年时代就对文学入迷, 把C.波德莱尔视为偶像。1898年夏,他离家出走,乘船横渡大西洋,从加拿大前往英国,在利物浦和贝尔法斯特漫游了两个月。回国后,诗人长期处在一个与他的理想格格不入的环境,内心感到十分痛苦,竭力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去寻求理想境界。1896年,年仅17岁的内利冈在《星期六》杂志上用笔名埃米尔·科瓦尔出版了第一首诗《荒诞的梦》。之后,他又在其他报刊上陆续发表诗作。同时,他广泛阅读法国象征主义的作品,还在作品中融入了美国作家E.爱伦˙坡的黑色世界观和英国诗人G.G.拜伦的浪漫主义风格。到了1897年,内利冈开始以自己的真名发表作品。内利冈是蒙特利尔文学社的主要成员。他多次在文学社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读自己的诗作,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酒歌》和《金舟》。这两首诗奠定了内利冈在加拿大法语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利冈雕像
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时期的蒙特利尔文学社成员中,内利冈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为加拿大诗歌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仅用人生中16~19岁3年的时间,用最浓烈的热情和最旺盛的创造力,创作出加拿大法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作。内利冈写出了约170首诗,包括十四行诗、回旋诗和散文诗等。内利冈从20岁开始就因为精神分裂而住进精神病院,并在那里度过漫长的余生。
内利冈的诗歌创作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吸收了他们的长处,但内利冈的风格细腻,情绪伤感忧郁,极富音乐感。他反对描写具体的现实内容,主张用象征来表现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想象,从而呈现美好的理想与冷酷的现实之间的张力。内利冈一反加拿大法语诗坛的常规,没有在作品中公开支持法裔的民族和政治诉求,不过他对梦幻的追求而因现实而产生的忧郁可以被理解为世纪末精神危机在诗歌中的无意识流露。这种直达内心深处的伤感,在生存于英裔盎格鲁文化和魁北克天主教神权双重压抑下的法裔读者中产生了共鸣。
从形式上看,内利冈的诗歌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承袭了法国高蹈派的诗风,注重造型美,把十四行诗视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内利冈的诗作中,十四行诗占了将近一半,加上回旋诗等其他固定形式的诗歌,说明诗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深受高蹈派的影响。①诗歌语言富于创新,词的运用准确而贴切。内利冈在诗歌创作中赋予了词语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功能。他主张用暗示来代替表现,认为诗歌不是为了直接表达一种思想或一种生活体验,而是通过暗示或启发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事物或意象。诗人通过词性的改变、词义的转换等语言手段来体现事物产生的作用而不是事物本身。事物产生的作用可以运用交感法,通过一系列相去甚远的词义来体现,也可以用反喻法,用一系列的对立词语来体现。语言创新的另一表现是创造新词、运用生词和借词。内利冈运用生词和借词有时是为了赋予诗歌一种异国情调或造成一种神秘感,增强诗歌的暗示能力,突出潜藏在词语表层下的隐含意义。②广泛运用象征。内利冈时而在诗中用比喻或个别的象征来表示某种寓意,时而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都注入象征中去,甚至将自己的形象也化为象征。③神秘感。内利冈诗歌的基本特征,多以尘世与天堂、梦幻与现实、现实与理想、人生与死亡等为题材,他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梦幻和独特的比喻给他的诗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④注重诗歌的乐感。他之所以在语言上大胆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诗歌音韵和格律上的考虑。⑤注重对自我的表现。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加拿大法语诗歌的传统是重社会、轻个人,爱国主义一直占主导地位。自1895年蒙特利尔文学社创立以来,文学创作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内利冈的创作标志着加拿大法语诗坛逐渐转向唯美的立场。
内利冈作品集封面
内利冈的诗歌正是作为艺术创新的先驱向当时的社会发出的一种呐喊。他的诗歌一反民族主义的传统,把“自我”置于首要地位,着力于对个人内心的探索,着重表现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前内心的痛苦,为加拿大现代法语诗歌开了先河。他的诗歌创作虽然只持续了3年的时间,诗集却一次次的再版,这在加拿大文坛是罕见的。1904年,内利冈的诗歌首次结集出版。1925年、1932年和1945年诗集三度再版。1952年出版的《内利冈诗歌与评论集》,也曾于1958年、1966年和1974年三度再版。1967年和1979年,内利冈诗集两次以精装豪华版形式出现。为了纪念内利冈为加拿大现代法语诗歌进入现代诗歌新纪元所作出的贡献,1966年,魁北克省举行了内利冈逝世25周年的纪念活动,1979年又为内利冈诞辰100周年举行了盛大纪念活动。从1979年开始,埃米尔·内利冈文学奖专门用以表彰建树卓著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