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科夫,V.

    贝科夫,V. :

生于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州立艺术学校学习。卫国战争时赴前线,长期在部队当新闻记者。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写有短篇小说《一个人的死》(1957)、《第十
二个》(1958),中篇小说《鹤鸣》(1960)等。以后主要写中篇小说,如《第三颗信号弹》(1962)、《阿尔卑斯山的赞歌》(1964)、《前线纪事》(1966)、《死者不痛苦》(1966)等。70年代是他的创作成熟期,重要作品有《索特尼科夫》(1970)、《方尖碑》(1973)、《活到黎明》(1973,获1974年苏联国家奖金)、《他的营》(1974)、《狼群》(1975)和《一去不返》(1978)等。80年代的新作《劫难的标志》(1983)获1986年列宁奖金。此外还有《采石场》(1986)、《在迷雾中》(1987)等。贝科夫主要写中、短篇小说,内容多表现卫国战争时期的战壕实况和敌后游击队的战斗,以普通战士为小说主人公。作品既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性,也表现战士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着重从道德方面探索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从普通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中发现高尚的道德。他是苏联以写军事题材为主的“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家,1980年获白俄罗斯人民作家称号。苏联解体后,其思想有所变化,在1993年写的中篇小说《严寒》中,借主人公之口提出当年有无必要起来保卫国家的问题。小说情节紧张,心理描写细腻,抒情气氛浓厚,并具有独特的哲理色彩。

为您推荐

列昂尼泽,G.

列昂尼泽,G. : 生于教师和文学家的家庭。1913年进入第比利斯教会中学,1911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诗作歌颂格鲁吉亚的繁荣和各民族友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富有抒情色彩。1924~1925年间创作了《尼诺茨明德..

胡贾迪,K.

胡贾迪,K. : 生于苦盏市,曾在撒马尔罕和塔什干学习。因攻击金帐汗国脱脱迷失汗被俘,长期遭监禁,在贫困中死于伊朗的大不里士。胡贾迪创作的诗歌有14000首,现存约8000多首,以创作嘎泽拉诗体的抒情诗而闻名。..

托克姆巴耶夫,A.

托克姆巴耶夫,A. : 生于穷苦家庭。1927年毕业于中亚细亚列宁共产主义大学。1924年开始用笔名托克姆巴耶夫发表作品,对吉尔吉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主要作品有诗集《关于列宁的诗》(1927)、《妇女的镜..

索比尔,B.

吉约,S.

吉约,S. : 生于布哈拉,卒于布哈拉。在布哈拉埃米尔统治时期曾任行政职务,组织文学沙龙,鼓励和庇护阿伊尼等一些年轻作家进行创作。晚年撰写回忆录,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布哈拉的文学生活。他还是..

素莱莫尼,P.

素莱莫尼,P. : 生于布哈拉的商贾之家。1921~1922年在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驻阿富汗使馆任二等秘书。1930年起在塔吉克国家出版社从事翻译、主编等工作。15岁开始写诗,布哈拉革命前的诗歌主要是传统嘎..

图尔松-扎德,M.

图尔松-扎德,M. : 生于木匠家庭。毕业于塔吉克斯坦教育学院。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诗人。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胜利的旗帜》。早期重要作品有诗歌《致缔造者们》(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