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狄埃,E.

    鲍狄埃,E. :   法国诗人。生于巴黎一个木箱和包装工匠家中。由于家境贫困,13岁辍学,在父亲的木箱店当徒工。
  鲍狄埃从少年时代起,立志为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贡献力量,同时热爱诗歌,以平民歌手贝朗瑞的歌谣为范本而开始创作。14岁时发表第一部诗集《年轻的女诗神》,列宁曾赞扬其中的歌颂革命斗争的《自由万岁》一诗,这首诗指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方向。
  1830年7月,巴黎工人武装起义, 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给鲍狄埃以极大的鼓舞,他的诗歌热情地赞颂了起义的英雄们。1848年巴黎工人阶级再一次武装起义。鲍狄埃参加了街垒战斗。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前夕,鲍狄埃经营着一个图案画的作坊,他发动工人,组织工会。这个拥有 500多人的工会集体参加了国际工人协会法国支部。1870年7月20日,普法战争爆发的第二天,鲍狄埃在国际工人协会巴黎支部联合会《告全世界各民族工人书》上签了名,号召各国工人阶级起来反对侵略战争。同年9月,普鲁士侵略军围困巴黎,鲍狄埃勇敢地参加国民自卫军。1871年3月至5月,在巴黎公社进行革命斗争的72天中,鲍狄埃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被选为公社委员。巴黎公社被反革命暴力镇压之后,鲍狄埃创作了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国际歌》。
  1871至1880年,被凡尔赛反革命法庭缺席判处死刑的鲍狄埃,先后在英国、美国流亡将近十年,仍积极参加当地的工人运动,同时不懈地创作诗歌,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奋勇斗争。列宁在纪念鲍狄埃逝世25周年的文章中着重指出的鲍狄埃的长诗《美国工人告法国工人》,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1880年大赦回国以后,鲍狄埃由于年老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异常困苦,但仍然坚持参加工人运动,并继续不懈地为革命创作诗歌。
  鲍狄埃发表过许多活页歌片和诗歌小册子,均已散佚,仅有《革命歌集》(1887)和《鲍狄埃全集》(1966)传世。他的诗歌热情洋溢,质朴有力,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的豪迈气魄。列宁称誉他为"最伟大的用诗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中国于1973年出版中译本《鲍狄埃诗选》,近年来又出版了鲍狄埃评传。
  参考书目
 《鲍狄埃评传》,北京,1974。
 M.Domanget,Eugène Pottier, Membre de la Commune, Paris, 1971.

为您推荐

邦,H.

邦,H. :   丹麦作家。出生在阿尔斯一牧师家庭。19世纪90年代在哥本哈根和巴黎担任戏剧导演。曾到北欧诸国、德国和俄国朗诵他的作品,1912年在美国的朗诵表演中去世。   邦于1880年撰写了短篇小说集《低沉的..

鲍德雅尔,L.

鲍德雅尔,L. : 尼泊尔诗人。出生在博克拉市附近的阿尔捷里村。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反对为王公贵族歌功颂德。他改变旧体格律诗艰涩难懂的文风,主张明白晓畅。他的寓言诗《萨迪..

板顿

板顿 : 又名"马来民歌",是一种四行体的诗歌,广泛流行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具有悠久的历史,为马来民族固有的诗歌形式。板顿多为四言一句,隔句押韵;每句由8至12个音节组成,格式齐整,韵律严谨,重顿挫,富有音乐节..

鲍德温,J.

班扬,J.

班扬,J. :   英国散文作家。出生于农村劳动人民家庭,父亲是补锅匠。他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很早就继承了父业。内战时期,他于1644至1646年参加了议会军队,接触清教徒运动和社会各阶层人物,对他以后的宗教信仰和文..

班纳吉,T.

班纳吉,T. : 孟加拉语小说家。出生在印度孟加拉邦比尔布尔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在加尔各答上大学时,因参加政治活动被捕。两年后出狱,在家乡从事文学创作。他写了许多取材于农村生活的小说,表现没落地主和暴发户的..

巴苏,B.

巴苏,B. : 孟加拉语诗人、作家、戏剧家。早年办过手写的刊物《进步》。著有短篇小说集《艾拉和奥拉》,长篇小说《当荷花开放的那一天》(1933)、《黑风》(1942)、《小树枝》(1946),诗集《伤心话》(1925)、《囚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