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诗派(文学)

七月诗派:

是形成于抗日战争初期,消失于建国初期的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从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其成员以在《七月》上发表诗作和在《七月诗丛》中出过专辑的,计有艾青、田间、孙钿、亦门、胡风、鲁藜、天蓝、冀汸、绿原、邹荻帆、牛汉、化铁、彭燕郊、贺敬之(艾漠)、庄涌、杜谷、方然、苏金伞等三十九位。他们的诗作主要发表在《七月》和《希望》上,《七月》诗丛曾出版过他们的十七部诗歌专集和一部诗歌合集。“七月诗派”在四十年代诗坛上是一个革命的进步的、坚持现实主义传统的诗歌流派,其基本倾向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在所处环境内尽量求得与先进人民的结合,勾通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有浓郁的主观抒情性却无冷漠的描写和枯燥的议论;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体,浪漫主义和象征色彩间或有之的创作方法;自由诗体的形式。题材欠广,语言不够精炼则是此派诗人的共同缺陷。胡风作为《七月》、《希望》的编者,对这个流派的形成和壮大起过诱导作用。

为您推荐

民间文学(文学)

民间文学: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在阶级社会,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平话、谚语、说唱、戏曲等,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

苏区文艺(文学)

苏区文艺: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江西苏区为中心开展起来的革命文艺运动。1929年12月,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的决议中,就指出革命宣传工作对于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

新文学(文学)

新文学:泛指“五四”时期产生的内容和形式都与旧文学不同的文学。在内容上,它力图表现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为其主要倾向;在形式上,它以接近群众的语言——白话,为主要书面用语,从而冲破了几千年来以文言..

民族化(文学)

伤痕文学(文学)

伤痕文学:指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初期以揭露十年浩劫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创伤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它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和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等短篇小说为标志,从不同侧面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在..

新秧歌剧(文学)

新秧歌剧: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出现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群众文艺样式。它在原来就广泛流传于我国农村的民间文艺旧秧歌的基础上,经过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加工,使其成为一种又说又唱、载歌载舞的新型歌舞短剧,既有故..

民族形式(文学)

民族形式: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本民族社会生活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表现在创造文艺作品所使用的艺术手段以及作品的结构、体裁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它适合于反映本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