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叫“炼字”。
是一种寻求最恰当的词语来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的修辞活动。它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是:1.准确。如:“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鲁迅《藤野先生》)初稿中“陌生”和“新鲜”处均用“新”字,义有两歧;修改后表意就明晰准确了。2.深刻。如:“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情更迫”从“无翠柏”改来,深刻地反映了红军战士行军战斗的紧迫心情;“过大关”从“冻不翻”改来,有力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搅天风雪中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3.生动。
如:“阿Q……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铜的和银的,在柜上一扔……”(鲁迅《阿Q正传》)“铜的和银的”原为单音词“钱”,比较笼统;改文则鲜明生动地表现出刚从城里回来的阿Q那种阔绰举动和得意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