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名词。传统六书之一。指以同音字替代解决有词无字的一种方法。许慎《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如“戚”本义是一种大斧,借作亲戚之“戚”,“东”本义是类似口袋之物,借作表方位东南西北之“东”。假借本身不造成新字,然而它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新字的创造。
【参考文献】:
黄绮《转注假借解》(河北大学学报,1979∶1);张双棣《论假借》(辞书研究,1980∶2)
文字学名词。传统六书之一。指以同音字替代解决有词无字的一种方法。许慎《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如“戚”本义是一种大斧,借作亲戚之“戚”,“东”本义是类似口袋之物,借作表方位东南西北之“东”。假借本身不造成新字,然而它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新字的创造。
【参考文献】:
黄绮《转注假借解》(河北大学学报,1979∶1);张双棣《论假借》(辞书研究,1980∶2)
古异部假借转注说(语言):清代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所提学说。段氏云:“古六书假借以音为主,同音相代也。转注以义为主,同义互训也。作字之始,有音而后有字,义不外乎音,故转注亦主音。假借取诸同部者多,取诸异部者少。转注取诸..
古假借必同部说(语言):清代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所提学说。段氏云:“假借必取诸同部。故如真文之与蒸侵、寒删之与覃谈、支佳之与之咍,断无有彼此互相假借者。古本音不同今音,故如《夏小正》借养为永;《诗》、《仪礼》借蠲..
当代“假借”研究(语言):指1949年以后的“假借”研究。秦松岭《假借字拾零》,徐侃《假借与通假初探》认为假借是本无其字,又无意义联系的同音借用。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认为假借是旧的词赋予新的义项,用词来引申代替。..
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
假借字 :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象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