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
韩愈提出的关于文学创作动因的理论。
认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文学创作的发生,是因为作家心中郁结着不平,心中不平则来自现实生活的不公正,因此“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这一思想是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发展。

为您推荐

三不朽

三不朽: 出自《左传》。 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以其为不朽。” 立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国;立功,即立边功和武功;立言之“言”指有关政教的言辞,后世泛指文化学术类。 ④其中“立言”又在..

诚斋体

诚斋体: 杨万里号诚斋,早年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和晚唐绝句,最后摆脱前人束缚而自成一家,其诗体称“诚斋体”。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 a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b做诗想象奇特,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

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戊戌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 在诗界革命中,成就最高的..

讽喻诗

诗教

诗教: 出自《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诗教”是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意谓《诗经》中虽然对君主的政治弊病有所讽刺,但态度温和委婉,即所谓的“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中..

诗外工夫"论

诗外工夫"论: 这是陆游的《示子谲》诗中,对学者提出的教导。 他指出专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摹拟雕琢,是写不出好的诗的,更重要的是在诗外下功夫。 陆游所说的“诗外功夫”,首先,是多同外面的世界接触,同实际生活多接触;其次读书识..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1902年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的“小说界革命”的口号。 强调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提出“小说为国民之魂”,要求小说为政治改良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梁启超对小说的本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