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讲

俗讲: 佛教讲学形式。始见于初唐。应用转读、梵呗和唱导来作佛经的通俗讲演。其根据经义,敷演似小说。话本文体为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分为三类,一讲经文,内容以敷衍全经者为多;二押座文,为开讲前使听众专心一意而概括全经引起下文的引子、楔子之类的短品;三变文,以佛教经典为主题,使教义通俗化而成为人所共知的讲唱形式。其以讲经文为宗,押座文为引子,变文为补充材料。仪式与一般讲经仪式相拟。但多押座一式,且不设问难,说唱相辅,通俗易懂,经文多选佛经故事。盛于文宗时代。流行区域很广,以长安为中心,定时奉敕举行。各地寺院也大都在春秋及夏冬各有举行。地方俗讲与唱导差不多,而俗讲僧、说法师、邑师、化俗法师等为数亦不少。
至北宋,因政治原因,与异教一齐遭禁止,至南宋名存实亡。对后世俗文学影响极其广大。

为您推荐

(8

(8: 48)曾迫赐东晋慧远“辩觉大师”等。 国师 封建帝王给予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的称号,意为“举国皈依”,为国人师。源于印度。中国起于北齐。《大宋僧史略》载:“北齐有高僧法常  王崇为国师。”虽升堂问话佛经,但“以其..

僧祇户

僧祇户: 北魏僧官所辖民户。设于北魏皇兴末年到延兴年间(约当 470-475)。其时昙曜为沙门统,奏请“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魏书·释老志》)。僧曹是管理寺院总机构,..

七众

七众: 是对佛教信徒的通称。细分则有七众弟子之说。包括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众”即梵语“僧迦”,凡三比丘以上共处即称为众(僧迦)。“比丘”意译“乞士”,亦有..

普请

大师

大师: ①古代乐官的称谓。《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邢昺疏:“大师,乐官之长。”《孟子·梁惠王下》:“召大师曰:‘为我奏君臣相说之乐。’”赵岐注:“大师,乐师也。”②对有成就的学者的尊称。《史记·儒林传·伏生传..

道举

道举: 唐代科举的一种。玄宗崇道教,常召见道士,拜官赐物,并亲受法箓,以道士为师。唐开元十三年(725)敕征道士王希夷入见,并令宰相张说“访以道义”,次年拜为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开元二十年(732)更令士庶家各藏老子《道德经》一..

学董

学董: 清真寺寺务管理人。亦称“管事”。主要流行于回族穆斯林地区。一般由教徒推选教坊内中上层教民担任。人数视清真寺大小而定,通常四至六人。负责收集学粮,管理清真寺宗教基金和财产,筹办维修寺院,据教民愿望选聘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