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 即沙弥。傣族佛教寺院僧阶之一。傣族男子到了入学年龄必须出家为僧,在寺院中学习文化知识,接近成年时还俗。主要学习傣文,因为佛经都用傣文写成。每日清晨、黄昏,在特定的僧人带领下,朗读傣文,学习字母、拼音、构句以及佛经等。此为傣族男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
- 欢迎来到文学网!
俗讲: 佛教讲学形式。始见于初唐。应用转读、梵呗和唱导来作佛经的通俗讲演。其根据经义,敷演似小说。话本文体为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分为三类,一讲经文,内容以敷衍全经者为多;二押座文,为开讲前使听众专心一意而概括全经..
(8: 48)曾迫赐东晋慧远“辩觉大师”等。 国师 封建帝王给予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的称号,意为“举国皈依”,为国人师。源于印度。中国起于北齐。《大宋僧史略》载:“北齐有高僧法常 王崇为国师。”虽升堂问话佛经,但“以其..
僧祇户: 北魏僧官所辖民户。设于北魏皇兴末年到延兴年间(约当 470-475)。其时昙曜为沙门统,奏请“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魏书·释老志》)。僧曹是管理寺院总机构,..
普请: 亦称“出坡”。指中国佛教禅宗集结僧众共同劳作的制度。将劳动定为僧众的制度始于唐怀海所制规戒,所谓“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百丈清规》)。《大宋僧史略》卷上曰:“共作者,谓之普请。”怀海运用禅学于劳动实践..
大师: ①古代乐官的称谓。《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邢昺疏:“大师,乐官之长。”《孟子·梁惠王下》:“召大师曰:‘为我奏君臣相说之乐。’”赵岐注:“大师,乐师也。”②对有成就的学者的尊称。《史记·儒林传·伏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