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体: 北朝魏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又名“魏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魏体为楷书的发展时期,上承王(羲之)钟(繇),下启隋唐,至唐代楷书完全成熟。经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提倡,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代表作品有《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石门铭》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
立文之道: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即青、黄、赤、白、黑);二曰声文,五音是也(即宫、商、角、徵、羽);三曰情文,五性是也(即仁、义、礼、智、信)。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
公器: 指学术文章乃天下公用之器具,非出一人。章学诚《论课蒙学文法》:“学问文章,盖天下之公器也,因其资之所习近,而勉其力之所能赴,初非一人为之,而他人不可更为也。无论学者习业,未必遽为不刊之著述,就使名门钜手,蔚成传世之..
才主学佐: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认为,创作过程中,组织事类的善否取决于作者才能,掌握事类的多少,则有赖于学习。故才能和学习乃作家创作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 内发,学以..
因性练才: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刘勰认为,作品风格情趣依赖作家个性才能,“才有庸 ,气有刚柔”。而作家个性则由先天才质和后天学习结合而成。故应重视初学,并依各自天性锻炼才能。“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
含道必授: 古代文艺教育术语。指掌握、传授艺术创作的规律。道家称“道”不可知亦不可言,认为即便技艺中的“数”也只能“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庄子·天道》)。刘勰则云:“立德何隐,含道必授”(《文心雕龙·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