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反应模式

刺激-反应模式:

刺激-反应模式又称“刺激-反应论”。该模式是美国学者奥托·莱平格尔最早在《劝服性传播设计》一书中提出,是关于传播效果,特别是受众态度改变的一种理论描述。该模式把传播者传递的讯息看做一种刺激物(S),而讯息要达到的每一个受传者作为有机体(O),都会作出相应的反应(R),这种反应也就是传播效果。图示出来,可简单地表述为:“S→O→R”。

这种模式把传播效果简单地归结为受传者对特定刺激的特定反应,没有看到传播效果产生的复杂机制与制约因素。其价值在于为后来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效果,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是关于传播过程尤其是人际传播过程的一种理论描述。1954年,奥斯古德在《语言心理学:理论与研究中的问题探索》中提出了“传播单位”的概念,指出一个人作为一个“传播单位”,同时具有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双重角色,他一方面接收输入物(事件或讯息),并对它进行解释,另一方又将解释的结果进行编码,输出一个相关的讯息。他认为,任何一次人际传播活动,都“至少包括两个传播单位,一个是来源单位(说话的人),一个是目的地单位(听话的人)。在两个单位之间,把它们连接成为一个单一体系的就是我们所谓的讯息”。同年,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如何得以有效进行》一文中,把奥斯古德的上述思想明确地表述为下图所示循环模式:

这个模式向人们显示,传播是双向的、循环往复地运动的过程,传播者和受传者双方在传播过程中一直互相影响。这个模式在描述人际传播时特别有用,但对于没有反馈或者反馈甚少的大众传播却不甚合适。

为您推荐

《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

《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 : 联邦德国文学批评家伊塞尔阐述接受美学的重要著作。1978年出版。全书分为4章。作者称这部著作研究的中心是阅读活动,他把阅读看作由文本和读者构成其两极的传达过程。..

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

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

传播5w模式

传播5w模式: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1948年,他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珠江广播模式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进行大胆创新:(1)主持人中心制,即除了新闻节目外,其他节目的信息采集、编辑、播音均由一个人完成。(2)节目形态为大板块(3)播出形式为直播,同时开通热线电话。听众参与,从单向灌输变为双..

东广广播模式

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应运而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竞争态势。他们倡导以提高节目信息量为标志的开放型改革思路:新闻编排上打破了先本地、后国内、国际的陈旧模式,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排座次”;不“画地..

三种新闻模式(新闻)

三种新闻模式:世界上3种类型的新闻制度。1980年由我国新闻学者提出。所指3种新闻制度是:(一)西方模式。主张办报、采访、传播和批评自由,政府主要通过法制对新闻事业实行管理。这种制度虽然规定公民拥有办报权利,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