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斋的别称。
语出唐李肇《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李兵部又于江南得萧子云壁书飞白‘萧’字,匣之以归洛阳,授余叔祖,致之修善里,构一亭,号曰萧斋。”大意是说,南北朝时梁武帝笃信佛教,兴修寺庙,让萧子云用飞白书体写‘萧’字,到了唐时还有一个‘萧’字保存了下来。
李约花了很多钱从江南把这个字买回洛阳,然后将其制成匾额挂在小亭之上,命名为“萧斋”,此字后来又归张彦远的叔祖手中。后人乃以“萧寺”作为佛寺的代称,如刘沧《题龙门僧房》:“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
”而以“萧斋”做为书房的代称,兼取其萧瑟之义。如吴伟业《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七首》之六:“萧斋散帙知耽癖,高座谈经早解围。”张廷路《送魏定野归柏乡》:“萧斋把臂足清欢,联句论文夜漏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萧斋岑寂,撰词语十卷,本诸《风》《骚》,正其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