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渗透性读书法

杨振宁渗透性读书法: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1922-)博士曾与李政道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对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次年与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认为,大凡学习方法,无非是“渗透性”读书和“按部就班”的常规式读书。他认为,知识是相互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如果嵌接上不熟悉的新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因此,他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都拿来读读,暂时弄不懂也不要紧,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

他说,这“可以说是一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你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但多看几次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吸收进去了。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搞前沿科学的,这是必要的、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并建议人们应“每星期抽一定时间去图书馆”,翻翻杂志,“看多了以后,就能掌握住你那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了。采用这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可使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并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

为您推荐

黑格尔摘录分类读书法

黑格尔摘录分类读书法:黑格尔喜欢读严肃的书,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录在一张活页纸上,然后按照语言学、美学、数学、心理学、史学、神学和哲学等项目加以分类。每一类都严格地按照字母次序排列。所..

上海市“中学生爱国读书”征文活动

上海市“中学生爱国读书”征文活动:1989年9月10日至1990年2月10日在中等学校学生中开展,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和《文学报》共同主办。在对上海4000多名中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及时把握了当时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发..

全国“振兴中华”读书活动

全国“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又称“职工读书活动”。最初由上海发起。198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将上海的经验加以推广,从此在全国形成了长达5年之久的以“振兴中华”为主旨(1983年天津、吉林两省市以“三热爱”为主题)的读书..

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

我不想读书,想结婚

我不想读书,想结婚:语出俄国作家Д.И.冯维辛(1745-1792)的讽刺喜剧《纨袴少年》。该剧是冯维辛的代表作,它揭露了俄国农奴主的专横和愚昧,同时也触及俄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青年教育问题。喜剧揭示了造成贵族青..

三余读书

三余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

读书击剑

读书击剑:古时文人常常随身携带书和剑,用以表示自己文武双全的才能和报国的志向。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以及《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