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私家藏书的开创者或私家藏书的传人、皇家藏书的管理者于藏书事业作出贡献的人。
同藏书活动相继产生,始见于周代。老子(前571-?)即是有史可稽的我国第一个藏书家。在中国历史上,多指私家藏书主人,始见于春秋时代。孔子(前551-前479)系我国最早的着名私人藏书家。秦代山东曲阜孔氏,汉代曹曾、蔡邕,三国魏王粲,晋南北朝时的沈约、王僧孺都是中国早期的着名藏书家。五代末雕版印刷术普及应用之后,中国的藏书家开始大量产生。
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关于《四库全书》的一则谕旨中提出,“其一人而收藏百种以上者,可称为藏书之家”,则不免过宽。实际上,北宋以来藏书量逾500种以上者是很多的。
仅据《藏书纪事诗》和《续补藏书纪事诗传》记录的五代末以迄近现代的私人藏书家,就有1039人。藏书家不仅在藏书事业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而且在文化学术方面也作出了富有个性的成就。最早试图给藏书家作出分类的有明代学者胡应麟(1551-1602)。他依据书画收藏家分为赏鉴、好事两类,认为典籍图书的收藏者也可援例分成赏鉴家、好事家和雅尚家三类(《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从而奠立了藏书家分类说的基础。
清人洪亮吉(1746-1809)以此为依据提出“五分说”,即以藏书主人的旨趣和成就特征,将其分为考订家、校仇家、收藏家、赏鉴家、掠贩家(《北江诗话》)。清季叶德辉(1864-1927)据此修订为着述家、校勘家、收藏家、赏鉴家、掠贩家五类(《书林清话》),几成不刊之论。
缪荃孙(1844-1919)也只是对具体的赏鉴、收藏两类藏书家作了重新定义(《古学汇刊序目》)。程焕文在前人基础上参酌各说,将历史上的藏书主人总结为学问之藏书家、收藏之藏书家、掠贩之藏书家三大类,后又根据对藏书家藏书观的分析研究,提出可分为“开放派”和“保守派”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