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梅(1895-1992)原姓鞠,嗣于郑姓。
名际云,别署纸帐铜瓶室主等。江苏吴县人。着名文史家。幼聪慧,入私塾。祖父以其不爱玩具而爱书籍,遂大量购书以赠。“我得书欣喜异常,以为这是古人的好文章,现在我不懂,日后我是会懂的。”(《郑逸梅自传》)后备购《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尚友》等。读书吴中草桥中学,与顾颉刚、叶圣陶、吴湖帆、颜文梁等同砚。
后进江南高等学堂,课业之余,喜读小说。“由《三国》而《水浒》、《西厢》、《红楼》,并涉览金圣叹的评语,觉得笔墨恣肆,设想诡奇,更通晓由稗史走向文学的道路。”从而为“以后写作,不枝不蔓,打好基础。”曾自述其时喜阅《民主报》和《民权报》,“这两种报纸的副刊,篇幅是很大的,小说、笔记、诗词、文章以及其它杂作,无不风华隽趣,引人入胜,在这方面,我又获得例外的营养,作文也就丰富了词藻,开阔了思路。”(《郑逸梅自传》)从此开始为报刊撰稿,声誉渐着。20年代初即主编多种报刊,并任《申报》、《新闻报》、《时报》特约撰述。
之后亦就职上海影戏公司等,并加入南社。
曾历任上海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出版单行本着述30余种。1949年后主晋元中学校政,1965年退休。其书斋名曰“纸帐铜瓶室”,以古人咏梅诗中颇多涉及“铜瓶”、“纸帐”,清人张船山有“铜瓶纸帐老因缘”诗句,暗藏一“梅”字,乃取作斋名。由苏至沪,“纸帐铜瓶室”这个横额,“到哪里便挂到哪里,带着流动性。
经过沧桑,差不多已有七、八十年了”(郑有慧《郑逸梅的纸帐铜瓶室》)。如今该室北向,三面书架,临窗置写字台。乃“偃卧于此,藏书于此,满橱满架都是书,甚至案下榻侧也是书的仓库”,并自比为宋代诗人陆游的“书巢”。1981年以来,写作又丰。
一度“六时起身,早餐后便写作,一天能写三四千字”(成莫愁《在“补白大王”家里》)。生平着述不辍,自以《南社丛谈》、《艺坛百影》、《文苑花絮》、《逸梅随笔》、《艺林拾趣》等为代表之作。结集有《郑逸梅选集》,凡200万言。 参见 郑逸梅读书法 郑逸梅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