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读书

冯骥才读书:

冯骥才(1942- )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作家。1960年高中毕业。家中旧有藏书1000余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抄家过后,……把残书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书页都万分珍惜地敛起来,整理、缝钉、破口处全用玻璃纸粘好;完整者寥寥,残篇散页却有一大包袱。逢到苦闷寂寞之时,便拿出来读”(《无书的日子》)。同时还借读文学名着,为走上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1977年与人合着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成功。主要作品有《神灯》、《一百个人的自述》等。

现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兼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冯氏的文学之路,可以“无书而写书”、“写书而读书”一语加以概括。其创作数量丰富,技巧圆熟,反映领域较广,同其读书时坚持读熟读通有很大关系。曾在给大学生讲座“创作的经验”时,一口气写出了世界着名中、长篇小说100部和外国短篇小说100篇的书名。

足见其读书之多且能读熟读通的功底。近年来,热衷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从中汲取创作养料,企图以小说来透视民族文化心理,也说明了他阅读古代典籍的深度。他的读书经验可以概括为“多读,勤读,读通,读熟”。他说:“我从未把书当做伴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它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读书,尤其是那些名着,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无书的日子》)并说:“在那无书的日子里,我是被迫却又心甘情愿地走到这条道路上去的,这便是写书”,“每当旅行在外,手边无书,我就找几块纸铺展在桌。……我可不是拿写书当做一种消遣。我在做上帝做过的事:创造生命。” 参见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

为您推荐

杜维明读书

杜维明读书:杜维明(1940- ),云南昆明人。美籍中国学者。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教授、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1985年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平生读书不辍,学识渊博。于..

林真处困室读书生活

林真处困室读书生活:林真(1931- )原名李国柱,笔名林真、谷旭等,原籍广东台山,生于广州。香港作家、评论家。少年时代丧父、以家贫辍学。仅读了四年小学,两年中学。酷爱读书,刻苦自学,练习写作。“在开始自修时,叶圣陶和夏丐尊..

隐地读书

隐地读书:隐地(1939- )原名柯青华,祖籍浙江永嘉,生于上海。台湾作家、编辑家。毕业于台湾政工干校新闻系。自1968年起先后任《纯文学》月刊助理编辑、《青读》杂志主编、《新文艺》月刊主编、书评书目总编辑。从1969年起..

朱天俊读书

戴厚英读书

戴厚英读书:戴厚英(1938- ),作家。安徽颍上人。6岁入小学。195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工作于上海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中文系。1978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有《人啊,人!》、《诗人之死》、《锁链,是柔软的》..

陆文夫读书

陆文夫读书:陆文夫(1928- ),江苏泰兴人。作家。幼年入私塾,读《千字文》、《千家诗》,也读了《论语》、《孟子》。以后受到一位认为读“闲书”并不一定会荒废学业的“业师”影响,读了《三国演义》、《水浒》等众多闲书。小..

田家英小莽莽斋读书生活

田家英小莽莽斋读书生活:田家英(1922-1966)原名曾正昌,四川成都人。史学家、收藏家。少年时家庭贫困,曾做学徒。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由蜀奔延安,先后工作于陕北公学、马列主义学院等。从1948年起,担任毛泽东秘书。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