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论读书

张载论读书:

张载(1020-1077)字子厚,祖籍大梁(今开封),客寓风翔郿县横渠镇(今属陕西眉县),人称横渠先生。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年轻时受范仲淹教导,读《中庸》。又访究释老之书,研读六经。嘉祐初年,赴京师设坛讲《易》,听者甚多,名震关中。38岁时登进士第,为云岩令。神宗时因不满王安石变法,托疾辞职。

隐居横渠,在关中一带读书着述,授徒讲学。“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宋史·张载传》)朱熹曾盛赞其读书刻苦。以他为首的“关学”是宋代四大主要理学流派之一。张氏读书重视志趣的高远。

他说:“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经学理窟·义理》)“阅闲书者,盖不知学之不足。”(《经学理窟·自道》)认为读书要静观从容,“观书以静为心,但只是物不入心。然人岂能长静?须以制其乱。”(《经学理窟·义理》)“观书且不宜急迫了,意思则多不见。须是大体上求之,言则指也,指则所视者远矣。若只是泥文而不求大体,则失之,是小儿视指之类也。

常引小儿,以手指物示之,而不能求物以视焉,只视于手,及无物,则加怒耳。

”“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盖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他还认为读书必须精思其义理:“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学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粗。”“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

不记则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

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心解则求义自明,不必字字相校。”(《经学理窟·义理》)张氏认为,要想精通义理,就得记诵、起疑和写读书笔记:“经籍亦须记得。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聋盲之指麾。故记得便说得,说得便行得。故始学亦不可无记诵。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是何尝有疑!”“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学者潜心略有所得,即且志之纸笔,以其易忘,失其良心。若得所是,充大之以养其心。立数千题,旋注释,常改之;改得一字即是进得一字。”并主张,有志还须乐学,“乐则生矣,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经学理窟·学大原》)义主张博览群书:“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经学理窟·义理》)着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14卷(附录1卷),为“关学”经典着作。有《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

为您推荐

胡瑗论读书

胡瑗论读书:胡瑗(993-1059)字翼之,祖籍江苏,生于安定(今属陕西),世称安定先生。北宋教育家、学者。自幼刻苦自学,7岁即能为文,13岁已读完儒家经典《诗》、《书》等。青年时代为避世俗纷扰,专心就学,乃与好友孙明复、石守道一并..

波普尔读书

波普尔读书:卡尔·波普尔(1902- ),当代西方哲学家。生于维也纳。从小对哲学和科学就有浓厚兴趣。1918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哲学,获博士学位。二战后移居英国,任教于伦敦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主要着作有《研究的逻辑》、《开..

张潮论读书

张潮论读书:张潮字山来或三来,一字心斋,清安徽歙县人。生平不详,约生活于17世纪中叶。有《虞初新志》、《花影词》等。又尝着《幽梦影》一书,多读书警句。兹摘录如次:“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

柳宗元论读书

马雅可夫斯基读书

马雅可夫斯基读书: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苏联诗人。出生于格鲁吉亚。六岁起开始读书,曾“异乎寻常地”迷上了《唐吉诃德》。还喜欢爬到酿酒的坛子里尽兴朗诵诗歌,从而欣赏自己的声调,由此背..

李贽论读书之乐

李贽论读书之乐: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晚居龙湖,号秃翁,福建晋江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举人。授辉县教谕,历官云南姚安知府等。“长七岁,随父白斋公读书歌诗,习礼文。”(《焚书》卷3)一生读..

颜之推论读书

颜之推论读书:颜之推(531-约595)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生于湖北江陵。南北朝时文学家、教育家。幼承庭训,博览经传,尤长于构词属文,文章典雅绚丽。一生播迁南北,经历坎坷。早年为梁湘东王萧绎文士,任教骑侍郎。西魏破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