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论读书与创作

茅盾论读书与创作:

茅盾生平读书甚博。

他认为:“读书的范围愈广,则愈能得到多方面的启迪,他的写作的准备项下的积蓄愈厚愈大”(《论创作的准备》),并认为,“边写边读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还须强调“边生活”(《关于文学修养》)。茅盾认为,凡想“搞文学”的人,应广泛诵读各派各家的名着,“然后从中择取最博大精深最有现代价值的名着来研究”(《创作的准备》)。因此,读名着起码“读三遍”。第一遍是粗读,快读,“好象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主要引起“情感上受感动”;第二遍是慢读,细细咀嚼,注意篇章结构;第三遍是精读,要一段一段的读,注意炼句炼字。

后两遍要让理智活动起来,不仅要分析技巧,而且要“想到作者的思想,要看到作者在这篇里写的是什么社会问题,写了哪几个典型人物,再想想他用怎样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还应以社会科学书籍参照来读,比如“托尔斯泰善写俄国的农民,所以我们最好能找一本讲俄国农民的书来读。”(《杂谈文学修养》)此外,还应多读作品评论和作者传记,并与其它名着进行比较,抓住其特点。总之,多读,精读,思考和比较,是读文学名着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必然路径,舍此则别无它途。

参见 茅盾读书处

为您推荐

马浮论读书

马浮论读书:马浮(1883-1967)字一浮,号湛翁、被褐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光绪举人。自少不求闻达,悄然修养。曾隐居杭州西湖,研读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精通佛学。能诗。擅书画。曾留学日本、德国。一度执教于浙江大学..

林语堂论读书

林语堂论读书: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堂,继改今名,福建龙溪人。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归国,历任北大、北师大、女师大教授和厦门大学文科主任等..

汪辟疆论读书

汪辟疆论读书:汪辟疆于1942年8月曾为原中央大学国文系一年级学生以读书法为主题作书面演讲,将初稿以《读书说示文系诸生》(《汪辟疆文集》作《读书说示中文系诸生》)为题发表在《读书通讯》第51-52期的《读书指导》栏中..

郑逸梅论读书

夏丐尊论读书

夏丐尊论读书:夏丐尊(1886-1946)字勉旃,号闷庵,浙江上虞人。学者、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五四”时推行革新语文教育。1920年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1921年起从事教育活动并进行翻译和文学创作。曾创办《中学生》杂志和《..

梁启超论读书

梁启超论读书: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详细论述了读书的各个方面。如“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最少..

曾国藩论读书

曾国藩论读书: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首领,学者。7岁入塾,读四书、五经及《史记》、《文选》等。后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系统接受封建思想教育和湖南学风熏陶,并对其一生影响颇大。1834年晋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