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辟疆论读书

汪辟疆论读书:

汪辟疆于1942年8月曾为原中央大学国文系一年级学生以读书法为主题作书面演讲,将初稿以《读书说示文系诸生》(《汪辟疆文集》作《读书说示中文系诸生》)为题发表在《读书通讯》第51-52期的《读书指导》栏中。

该文首先提出“读书四约”,认为读书之先应“屏绝外诱,藉益志虚,确信中国文学高于一切”、“笃信古人,勿轻谤议,勿求近功,勿忘勿助”、“前师胜于后师,目治胜于耳学。阙疑则可,奋臆则妄”、“勿求博极群书,但求博极一书。”并要求“持此四义,终身服膺,笃信善道,由博反约,立己立人,幸勿忽焉!”其次,从学术源头略举其最切要者10种,称为“源头书”。认为“守此几部源头书,锲而不舍,虽约必博”。

复次则总结历代读书法,认为“诵读者,古今人读书不易之法也”,而诵读又有“背读”、“熟读”之别,“背读必随口举其全文,一字无误;熟读在深晓篇章大义,了无疑滞”。诵读之外,则有“阅读”,即“古今人所指为涉猎之书”,并列举自己往年日记中所自定的阅读书条例凡17款(称为《阅览书条例》),认为“准此,不致漫无择别矣”。其三为“抄读”,分为全抄、节抄等6种,并各阐其义,提倡“为读书而抄书”。其四“参读”则为读书中“尤要者”,因为“诵读口到,阅读目到,抄读手到,而参读则心到”。

汪氏认为以上四种“皆读书法之最切实而有效者”。最后,该文又强调“伏案读书”、“点读读书”这两种传统读书方式的重要性。并征引宋欧阳修“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的《读书》诗结尾。该文援引古今读书史实,又融汇以生平读书经验,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议论颇为中肯。

虽间有偏执之辞,但实为中国读书史重要文献。据说,当日书面演讲稿流布以后,“见者皆许为平实有效之言,非惟中文系宜知,即他系及公务人员有志读中国书者,皆宜置座右”。 参见 汪辟疆读书 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

为您推荐

夏丐尊论读书

夏丐尊论读书:夏丐尊(1886-1946)字勉旃,号闷庵,浙江上虞人。学者、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五四”时推行革新语文教育。1920年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1921年起从事教育活动并进行翻译和文学创作。曾创办《中学生》杂志和《..

梁启超论读书

梁启超论读书: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详细论述了读书的各个方面。如“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最少..

曾国藩论读书

曾国藩论读书: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首领,学者。7岁入塾,读四书、五经及《史记》、《文选》等。后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系统接受封建思想教育和湖南学风熏陶,并对其一生影响颇大。1834年晋京会..

雪莱读书

张謇论读书

张謇论读书: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筹建通州(今江苏南通)大生纱厂。毕生致力实业和教育事业。是近代立宪派领袖,后转向共和,并组织统一党。“五四”时期,反..

魏源论读书

魏源论读书:魏源幼年家道中落,从母读书,“母绩子读,欣欣忘贫。”曾为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从此留意于经才济世之学。后以内阁中书舍人候补,自谓:“内阁为典籍之藏,国朝掌故之海,乃留意一代典故之学。”(《邵..

龚自珍论读书

龚自珍论读书: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思想家、文学家。早年从外祖父段玉裁研读经学、金石学和训诂学。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后辞官南下。客死丹阳云阳书院。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