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用志如一读书法

袁桷用志如一读书法:

袁桷(1266-1327),字伯长,庆元路鄞县(今属浙江)人。

元代学者。有《清容集》。生平熟习掌故,长于考据,诗格清隽,造语工致。在《清容居士集》卷22《新书自叙》中,袁桷谈了自己的读书方法。

他认为,读书而不得其法,学无所成。并举例说,“雅观而无择,滥阅而少思”,无目的地读书、又不善于思考,则将学不到系统的知识;“纂抄史籍之故实,一未终而屡更其端”,见异思迁,浅尝辄止,随意改变学习计划,则徒劳无益;“闻人之长,惟恐不及,将疾趋从之,而辄出其后”,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贪多求快,适得其反;“好学为文,未能畜其本,经术隐奥,茫乎其无所适从,泛然而无所关决”,这主要是由于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缘故,到头来还是如堕烟海,不得要领。

怎样读书才能学有成就呢?袁桷的方法是:“夫为学之道,用志不能不一,用力不能不专。农夫莽而广种,不如狭垦之为实也;工人泛而杂学,不如一艺之为精也。

”这即是说,在选择好主攻方向后,就要全力以赴,潜心读书,深入研讨,不断克服学习上的盲目性,并且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

袁氏的读书方法,受到时人好评。

袁氏卒后,文学家苏天爵为其撰写墓碑碑文时,便特意“节此叙入之”,以期对后学有所裨益。将碑主的读书法勒诸墓碑,以传后世,这在历史上亦属罕见。

为您推荐

杜甫读书法

杜甫读书法: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他认为读书与写作有机的联系,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从而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故清代诗人袁枚说:“……‘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

黄庭坚读书法

黄庭坚读书法:黄庭坚读书特别注意名家写作方法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注意作家对自己作品的修改之处。有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已经被作者修改过,稿纸空白地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

刘勰披文入情读书法

刘勰披文入情读书法: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撰《文心雕龙》50篇,论古今文体及文之工拙,见解精辟,体系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之巨着。在这部书中,刘勰提出用“披文入情”法来鉴赏文学作品。认为作家“情动而辞发”..

苏轼读书法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陶渊明会意读书法:陶渊明生平重视读书学习,常在诗中表露:“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并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孟子读书法

孟子读书法:孟子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是我国早期形成的系统的读书方法论之一。与孔子读书法一样,它对中国读书史发生了深刻而有益的影响。其读书方法论的精义是:(1)自求自得。孟子认为,读书学习须靠自己去求索精研。他说:“..

萨特论读书

萨特论读书: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戏剧家和小说家。生于巴黎。幼时就有朦胧的读书渴望,不到四岁就开始学认字。七岁时起就天天泡在外祖父的书房里读成套的盒装儿童图书和“大人们的书”。1924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