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读书法

韩愈读书法:

韩愈读书以勤奋贯彻始终。

在《进学解》中,曾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提要钩玄读书法”。大意是说,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写出提要,掌握纲要;读辑录言论的书,一定要钩出精义,领会精神。

写提要时,必需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这一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钩精义时,必需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要钩玄的过程,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认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韩愈还提出读书要“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进学解》),“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赠别元十八协律》八首之五)。他要求博览务得,学以致用。

韩愈提出读书既要“迷”,又要“不迷”。他在《答李翊书》里,曾先后用了两个“迷”字。第一个“迷”,是形容他自己开始读书着迷的情景:“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有这种迷劲才能深钻下去,但又要防止迷失方向。所以提出了第二个“迷”:“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这是韩愈多年读书的心得,恰当地指明了读书必须由迷而步入不迷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摆脱本本主义的桎梏。 参见 韩愈读书 昌黎先生集

为您推荐

陶弘景书事对照读书法

陶弘景书事对照读书法: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医学家、文学家。曾把《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药物730种进一步分类注释,编成《本草经集注》。后世编纂本草书籍时,据为蓝..

孔子读书法

孔子读书法:孔子是我国读书理论的奠基人。他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既是其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最早形成系统的读书方法论,是中国读书史上珍贵的精神遗产。其读书方法论的精义是:(1)好学乐学。孔子认为:“知之者不..

袁桷用志如一读书法

袁桷用志如一读书法:袁桷(1266-1327),字伯长,庆元路鄞县(今属浙江)人。元代学者。有《清容集》。生平熟习掌故,长于考据,诗格清隽,造语工致。在《清容居士集》卷22《新书自叙》中,袁桷谈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而不得其..

朱熹读书法

杜甫读书法

杜甫读书法: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他认为读书与写作有机的联系,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从而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故清代诗人袁枚说:“……‘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

黄庭坚读书法

黄庭坚读书法:黄庭坚读书特别注意名家写作方法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注意作家对自己作品的修改之处。有一次,黄庭坚从开封相国寺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这本史稿已经被作者修改过,稿纸空白地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

刘勰披文入情读书法

刘勰披文入情读书法: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撰《文心雕龙》50篇,论古今文体及文之工拙,见解精辟,体系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之巨着。在这部书中,刘勰提出用“披文入情”法来鉴赏文学作品。认为作家“情动而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