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出入读书法

陈善出入读书法:

陈善(约1147年前后在世)字子谦,一字教甫,号秋塘,南宋学者。

着有《扪虱新话》。他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入知出,乃尽读书之法也。”(《扪虱新话》)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当代着名学者邓拓对陈善出入读书法有过一段评论,他说:“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

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着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为您推荐

韩愈读书法

韩愈读书法:韩愈读书以勤奋贯彻始终。在《进学解》中,曾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提要钩玄读书法”。大意是说,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

吕祖谦读书学文法

吕祖谦读书学文法: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着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等,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他曾经谈到过一种读书学文法,即通过阅读着名文学家的范文,来学习和掌..

陶弘景书事对照读书法

陶弘景书事对照读书法: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医学家、文学家。曾把《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药物730种进一步分类注释,编成《本草经集注》。后世编纂本草书籍时,据为蓝..

孔子读书法

袁桷用志如一读书法

袁桷用志如一读书法:袁桷(1266-1327),字伯长,庆元路鄞县(今属浙江)人。元代学者。有《清容集》。生平熟习掌故,长于考据,诗格清隽,造语工致。在《清容居士集》卷22《新书自叙》中,袁桷谈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而不得其..

朱熹读书法

朱熹读书法:朱熹是南宋着名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读书理论和读书方法的人。他把“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和“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作为读书的基本原则,并总结出一系列着名的读书方法,他的学生辅汉卿等把这些方..

杜甫读书法

杜甫读书法: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他认为读书与写作有机的联系,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从而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故清代诗人袁枚说:“……‘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