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金论读书

罗斯金论读书:

约翰·罗斯金(1819-1900),英国艺术家、评论家和作家。

生于伦敦。幼年时就表现出对书籍的爱好,常读《圣经》、《天路历程》和《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青年时代以诗歌开始了文学创作。

曾到欧洲大陆旅行。

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1869年选任为牛津大学美术教授。

其学涉略童话、散文、文艺批评、历史研究、政论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作品甚多,以政论着名。罗斯金称那些“使你打发了旅途劳顿,博取了你的欢心,告诉你许多趣事,为你解决了许多问题”的书为印刷精美的书信,他说这些信虽则必要且令人兴奋,但不一定值得保存,严格说来它们不能算“书”,也不真正值得一“读”。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书”?罗斯金说,“一本书被写了出来绝不只是为了要复制声音,或只是把它传述出来,而是要使它永存不朽。书籍的作者觉得有些他认为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必须表达出来,而且他也知道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说过这些事,也相信除了他再没有别人能说出这样的东西来,既然注定是他要说的,所以他就尽可能地把一切记得清晰悦目,这就是书”。故书的真谛乃是作者“一生行谊与灵感交凝而成的经典或碑碣”。(《论书籍与阅读》)认为书本是个永恒的宫殿,其广度如同我们的世界,其数量如同天上的繁星;不论何时何地,书本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当读者进入书的宫殿世界,就会得到真挚的友情和极大的收获。他不会被抛弃,被抛弃的只是他的缺点。读者与书中的上流社会可以结成高尚的伴友,可以与古人相比较,使自己固有的高尚情操得到检验,使自己力争高厚地位的动机得到衡量,从而看出在自己的德行和动机里究竟有多少真理和诚意。

他还警醒读者:生命是短促的。

所以不仅应抓紧读书的时间,还应“正确地阅读”。这样“你就会很容易地发现精华部份,只有这些精华部份才能称得上为书”。

在阅读时,读者应尽可能地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把自己的个性放在一边,努力进入作者的个性。“一字一句地研究了作者的思想,这才算得上是念书。”

为您推荐

阿诺德论读书

阿诺德论读书: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曾受教于拉格比公学。牛津大学毕业后留校,后任督学兼诗歌教授。主要作品有《吉普赛学者》、《迨尔西斯》、《索拉普与鲁斯通》等,并有大量文论作品发表。认为..

济慈论读书

济慈论读书: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生于伦敦。曾当过学徒,后弃医从文。181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主要作品有《安狄米恩》、《秋日颂》、《夜莺颂》等。济慈关于读书有着十分浪漫的设想:“一个人可以用这种方式愉快..

叔本华论读书与思考

叔本华论读书与思考:叔本华(1788-1860)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1819年发表重要着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直到1853年之后,他的哲学才为世人重视。叔本华十分强..

莱布尼茨论读书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

冯骥才论写书比读书幸福:冯骥才在1989年10月撰写的随笔《无书的日子》中提出了“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这一命题。他首先自述在“无书的日子”里,“读书如听音乐,一进入即换一番天地。时入蛮荒远古,时入异国异俗,时入霞光夕..

笛卡尔论读书

笛卡尔论读书: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8岁时入欧洲当时最有名的拉夫赖公学学习拉丁文、希腊文、诗学、物理学、数学、逻辑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等课程。1616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后定居荷兰,从事哲学、自然..

魏明伦论读书的韧性记性悟性

魏明伦论读书的韧性记性悟性:魏明伦(1941- ),四川内江人。剧作家。生于着名川剧鼓师之家。9岁时便辍学从戏,粉墨登台,艺名“九龄童”。酷爱读书,从《小二黑结婚》到《三毛流浪记》,自学不辍,打下坚实文化基础。14岁时开始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