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韪良 : 威廉·亚历山大·帕森斯·马丁(WilliamAlexander Parsons Martin)。近代来华办报的基督教传教士。美国印第安纳州人。字冠西。父亲及兄弟均为牧师。先后就学于印第安纳大学和新阿尔巴尼神学院。1849年由美国北长老会封立为牧师。1850年在长老会神学校毕业后即被派遣来华,先在宁波传教十年。“同情”太平天国革命,主张 “承认”太平天国政权,认为 “这个革命运动的成功,对于基督教是大有用处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任美国公使团翻译,参与起草中美 《天津条约》。1860年2月返美度假,次年8月返华,在上海传教一年。1863年夏到北京,建立美国长老会北京布道会,兴办教会学校“崇实馆”,翻译出版 《万国公法》、《格物入门》等书。1865年继傅兰雅之后被清总理各国1869年9月回到北京,11月升任同文馆总教习,直到1894年。其间主持该馆出版有关洋务知识的书籍。1871年9月,与在京英、美等国传教士成立“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1872年8月,创办该会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录》月刊。该刊是北京的第一个中文近代化报刊,初与英国传教士艾约翰、包尔腾共同编辑,在此二人相继离去后独力主持刊物的编务,先后撰译《泰西河防》等70篇稿件发表。1877年后参加由基督教在华各教派于上海联合组成的学校教科书委员会。1897年2月,参加李佳白在北京成立的 “尚贤堂”,负责发行书籍杂志以扩大影响。同年6月,《尚贤堂月报》(第3期起更名为《新学月报》) 创刊,任主编。在此期间,还积极为 《万国公报》、《字林西报》 等中外文报刊撰稿,支持西方侵华势力对清政府的控制,强调传教与宣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1898年起继续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直至1900年。前后共任京师同文馆——大学堂教习达32年之久。曾被清廷授予二品衔。1900年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与李佳白等传教士脱去道袍,充当侵略军翻译。在使馆被围时背起了步枪,参与射杀义和团,并亲自参加过抢劫。同时,他还提出 “以华制华” 的方案,又为美国提出 “海南岛”等领土要求。同年10月回到美国,写成《北京被围目击记》回忆录。1908年又来华,1916年12月死于北京。著有 《花甲忆记》、《中国知识》、《中国的觉醒》、《北京被围目击记》、《震旦论丛》 以及介绍“西学” 的 《天道溯源》、《万国公法》、《公法会通》、《公法便览》、《富国策》、《格物入门》、《闻见选录新编》 等书。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