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 : 中国青年党首领、报刊活动家。四川隆昌人。1892年9月25日生。原名昭琮,字锡璜,及长,因慕韩琦之为人,改名琦,字慕韩,别号愚公,党号移山。幼年其父在广西做官,随家迁居桂林。1908年春,考入桂林中学堂读书。不久,因父母相继去世而扶櫬返回祖籍四川。1909年春,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与郭沫若、王光祈、魏时珍、周太玄、李劼人等同学。后转入法政学堂读书,课余为报章撰述评论。1910年6月7日,《成都商报》创刊后,曾被聘为主笔。辛亥革命前后,曾执笔于成都《商会公报》、《四川公报》,并担任重庆《民国新报》、《群报》主笔。1913年7月后赴重庆,追随熊克武、杨庶堪参加讨袁之役,事败潜回隆昌。1914年至上海,入震旦学院学习法文,与同学左舜生、李璜等相识订交。1916年春赴日留学,先入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补习日文,秋后入东京中央大学攻读宪法及行政法。留日期间,与易君左等20余名留日学生创办“华瀛通信社”,为国内报刊撰写稿件。1918年6月25日从日本回到北京,与王光祈、李大钊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旋赴上海,与张梦九任学生救国会主办的《救国日报》主笔。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曾赶赴北京采访,亲眼目睹过“六三”时的情形。7月1日,参与筹备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8月下旬,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法期间,一面读书,一面与周太玄、李璜等人组织“巴黎通讯社”,兼任上海《新闻报》特约记者,为该报撰写欧洲通讯。1922年,还在巴黎出版石印《先声》周报,在留欧学生界散发,并分寄国内大中学校。1923年12月2日,在巴黎郊区玫瑰村召开中国青年党成立会议,会上通过他起草的《中国青年党建党宣言》,被选为党务主任。1924年4月20日,青年党在巴黎哲人大厅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到会52人,被选为委员长。在旅欧5年中,除大部分时间住在法国外,曾到德国、比利时暂时停留。1924年9月,和李璜、张梦九一起回到上海,在以主要精力从事青年党活动的同时,先后在大夏、同济、法政、学艺等大学任教。同年10月10日,与李璜、张梦九及国内的左舜生、陈启天、余家菊等在上海创办《醒狮》周报,任总编辑,发表大量文章鼓吹国家主义,进行反苏反共宣传。1926年7月,青年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居沪期间,为进行反动宣传,“为文不下千余篇”。1927年1月逃离上海,到北京投靠奉系等军阀。9月去日本,同年冬回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表青年党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一致对外与一党专政》一文,主张政党休战。1935年1月潜返成都,支持四川军阀进攻川陕红军。1937年1月8日,曾到浙江奉化面见蒋介石,为其出谋献计。1937年 “八一三” 后,被聘为国防委员会参议会参事。1938年7月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月在汉口被青年党 “全代会”选为委员长。8月1日由汉飞渝。1939年5月初大轰炸后离渝返乡,旋赴蓉转滇,在昆明居养两年。1941年夏赴香港,9月18日与梁漱溟等在香港合办《光明报》。12月8日香港沦陷后,转到汪伪控制的上海一带活动。1944年冬移居日寇统治下的华北。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北平经太原、西安回到四川重庆。同年11月,参加青年党 “十大”,仍被选为该党主席。1946年1月10日,代表青年党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1月15日参加在南京召开的伪国民大会,被推定为主席团主席。1947年4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48年4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同年10月赴美。1951年5月7日病死于美国华盛顿。著作有 《曾慕韩 (琦) 先生遗著》、《曾慕韩(琦) 先生日记选》、《曾慕韩自订年谱》 (未刊稿)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