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 : 为受传者已经知晓而又被传递甚至反复传递的信息。
在经典信息论中,“冗余”是相对于信息的熵即信息量的一个概念,其含义刚好与熵相反。由于熵是对信源或讯息的不确定性、无序性的计量,所以冗余便是信源或讯息的确定性、有序性的计量。冗余度与信源或讯息的熵值成反比例关系,即信源或讯息中的不确定性、无序性愈高,其冗余度就愈低;反之,不确定性、无序性愈低,则其冗余度就愈高。因此,冗余信息是对事物确定性的表达,对于减少或消除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来说是“多余”的,在通信工程中原则上可以加以精简而无损于信息的传递。但是,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又必须使正在传递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即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
在传播学中,冗余信息被定义为已不新鲜的,早已为人知晓的信息,是一种相对于新鲜的、不为人知晓的“未知信息”或“新信息”的“旧信息”,俗称“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冗余信息并非像它的字面含义那样纯属“多余”,而是信息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一定数量的冗余信息是保证信息交流顺利进行的技术性手段。一方面,冗余信息对于未知信息起着解释作用,从而使未知信息易于为受传者接受。例如,中小学语文课本对于“生词”的注释,就是通过提供冗余信息的方式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词”所表达的未知信息。另一方面,冗余信息能够克服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保持交流的畅通。例如,当我们打电话没听清对方的话语时,对方只有通过重复的方式提供冗余信息来让我们明白他的意思,才能顺利地交谈。其次,在现实社会中,冗余信息的传播有助于维持和加强既存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文化。例如,我们遇到熟人时总要打招呼: “你好!”“早上好!”“散步吗?”“上街吗?” ……单是从减少或消除相应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来看,这些话语所传达的信息无疑是冗余信息,但传播了这种冗余信息,会使对方感到你对他很友好,从而维系和巩固已建立起来的联系;反之,不打招呼,对方会觉得你无礼或者对他有什么看法,无形中就削弱了相互间的关系。再如古老的民歌在某一民族中一直传唱不衰,这民歌也无疑是冗余信息,但正是通过这一冗余信息的传唱,这个民族感受到了自己独特的群体文化规范而增强了凝聚力。所以,在传播过程中把握适当的冗重度,提供相应的冗余信息,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为您推荐

卢因

卢因 : 又译“勒温”。库尔特·卢因(KurtLewin,1890—194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著名传播学家,美籍德国人。1914年在柏林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一战中曾在前线服兵役,战后回到柏林大学任教。后同..

个人差异论

个人差异论 : 又译“个体差异论”。关于大众传播受众和效果研究的一种理论,指受众因个人心理因素和所处社会地位不同,在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接受传播内容和受到大众传播影响等方面,因人而异,不可一..

新闻事业的党性

新闻事业的党性 :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语。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对每个党员的要求。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上,要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识、政治..

新闻工业

电子媒介

电子媒介 : 传播媒介的一种类型。主要指通过电波形式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中介或装置,即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以及录音、录像设备。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常常把并非以电波形式而是以影像形式传递信息的电..

马莱茨克模式

马莱茨克模式 : 又称“马莱茨克大众传播场模式”。德国学者马莱茨克(Maletzke)关于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制约下进行传播活动的一种理论描述。1963年,马莱茨克在他所著..

新闻手段

新闻手段 :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语,对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以及新闻体裁的总称。“新闻手段”一词最早见于毛泽东在1957年6月14日的一篇文章,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