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加工 : 对所藏分散的无组织的原始文献进行加工,使之浓缩化、有序化工作的总称,是情报部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建立文献数据库的必不可少的文献前处理工作。它包括:著录,标引,编目以及题录、简介、文摘的编制。
著录 对文献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通过著录,将文献的各种特征反映在检索工具的各种载体上,情报用户利用检索工具即可方便地了解和掌握所需要的特定文献。文献著录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国际上,著录规则有《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等。中国的著录规则有《文献著录总则》 (GB3792.1-83)和《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 (GB3793-83)等。著录项目一般包括题名与责任者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及有关记载项、提要项。著录的载体形式有卡片、书本和磁带等。卡片式与书本式是传统手工方式著录。电子计算机应用后,著录项目可填在工作单上,通过穿孔卡片或键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使用的功能,制成检索磁带,同时打印编排卡片式、书本式检索工具。
标引 对文献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标识符号(作为检索标识),揭示该文献的工作。最常用者为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以一定的观点为指导,按文献学科知识内容,参考用户需求以及文献形式体裁,依据一定的分类法,选标分类号码,借以组织分类目录和索引的,称为分类标引。以一定的观点为指导,按文献所论述的主题内容,参考用户需求以及文献形式体裁,依据一定的主题词表,选标主题词,借以组织主题目录和索引的,称为主题标引。由于分类法和主题法具有不同功能,中国很多情报部门同时采用两种方法,以满足用户从不同角度检索文献的要求。文献的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其工作程序包括3 步:①对文献论述的内容进行主题分析,通过分析提炼主题概念。②依据事先选定的分类法与主题词表,从中选择和组配恰当的标识符号。分类法用的是分类号码(由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组成);主题法用的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语。③按一定顺序将有关文献的题名或代号(例如文摘号)列在该标识符号后面。
编目 对文献进行著录和标引,形成一系列描述和揭示文献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条目,并将这些条目有序排列成文献目录一类检索工具的工作。目录的种类很多,各种目录的功能和排序方法也不同。供用户随时查用的称读者目录,供情报部门内部使用的称公务目录;按不同文献类型组成的目录有图书目录、期刊目录、科技报告目录、会议文献目录、学位论文目录、专利文献目录、技术标准目录、声像资料目录等; 按目录反映的文献收藏范围分,有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按目录反映的文献内容分, 有综合目录、专科目录、 专题目录等;按文献的不同文种排序的目录有中文、英文、日文、俄文等文献目录;按目录的不同编排方法分,有分类目录、主题目录、作者目录、书名目录等;按目录的载体形式分,有卡片式、书本式及磁带式目录等。
题录、简介、文摘的编制 对每篇文献所进行的深度不等的文献加工工作。仅根据文献题名、 作者、 出处等外表特征进行著录、标引的条目,称为题录。除题录部分外,再对文献内容作一般性介绍的,称为简介;如对文献内容作实质性描述的, 则称为文摘。 将一系列题录、简介、文摘条目有序编排,并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就分别成为题录式检索刊物、简介式检索刊物和文摘杂志(见情报出版物)。
文献加工再深入一步,即对相关的一系列原始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评论,从而形成综述报告和述评报告等(见情报研究成果)。
由于电子计算机在情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文献加工的某些环节,如打印和编排卡片等已逐步用机器代替手工。自动标引和自动做文摘也有很大的进展。 (见彩图)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