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画像石

    南阳画像石 : 中国汉代墓室画像石。发现于河南省南阳地区。经考古发掘墓葬及收集零散作品,画像石的总数已逾千块,其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有着区别于汉代其他地区画像石的独特面貌。
  分期  南阳画像石的艺术发展可分为3期:
  ①西汉中叶至王莽时期是形成期,墓室的形制和构造主要是以石料代替木料因袭战国木椁墓,画像石在墓室中数量较少,分布的规定性不强。此期画像的特点是题材集中,主要有建筑、历史故事和天文图像。表现建筑的有双阙、厅堂、楼阁等,或间以人物活动其中,或专门以建筑为内容。历史故事主要有二桃杀三士、聂政自屠、荆轲刺秦王、晏子见齐景公、范雎受袍等,数量在所有同期作品中的比例很大。这些历史故事是西汉以后流行的艺术题材,意在宣扬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和义士,达到借古戒今的目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学说为正统的社会思想的反映。这类画面着重描绘最能体现事件情节的瞬间,以明确的形象动态、动作表现人物的身份、心理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它们在墓室中安放于主要位置,如唐河针织厂汉墓就有多幅,杨官寺汉墓的一扇门扉上连续展开4个故事。
        
  ②从东汉光武帝到顺帝时期,是南阳画像石艺术创作的盛期。此期墓室的规模大,运用石料多,每一座墓中的画像石也多,位置有共同规律,大量安放在墓门、主室和耳室的门及过梁上。早期画像内容中的历史故事逐渐消失,建筑也较少见,早期仅零星出现的杂技、乐舞、宴飨等则发展为此期的主要内容。从早期向盛期过渡的东汉初年,杂技、乐舞等题材的画像数量最多,种类有飞剑、跳丸、冲狭和各种兽与兽斗、人与兽斗的角抵戏。一部分画面上杂技与筵宴场景相结合,一边是跽坐的宾主,一边是表演的伎人,明显反映出东汉时期地方贵族奢华的享乐生活。在墓门和立柱上,常见的是执盾带剑的门吏或仪态谨微的持笏、拥慧、捧奁、执灯的侍从,一般为一石一人,构图饱满,形体较大。骑射田猎与车骑出行也是盛期的主要内容,画面多为横长幅,有的选用了数米长整块条石,有的用多块拼接而成,以便记录贵族出行时车马相接、煊赫过市的壮观景象,或者表现田猎途中挽弓射虎,驷骑奔腾的喧器气氛。
  ③从东汉顺帝时期,南阳画像石随着东汉王朝的衰颓进入末期,墓室中画像渐次稀少,只有门吏及龙、虎、鹿等动物图像,有的尚存若干逐疫辟邪的画面。
        
  内容  各种神话人物、祥瑞禽兽及星宿图像贯穿于南阳画像石的兴废过程。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 羽人、飞廉、 仙人虎车等,反映汉代社会流行的"长生"与"升仙"意识的画面。有日月同辉、金乌负日、白虎星座等象征天宇的画面,这类造型为同期其他地区的画像石所少见。此外还有虎吃女魃、材官厥张等表现逐疫、辟邪的画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南阳画像石中较少农耕、纺织、庖厨等现实生产劳动的纪录。
  技法  南阳画像石是有绘画造型特点的浅浮雕艺术,雕刻技法有4种:①平面阴线刻,即在略经剔平的石料表面用单线刻出图像,不加其他处理,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期;②凹面阴线刻,即将画像部分凿成凹面,再用阴线刻画图像细部,在轮廓线之外剔出横竖纹底子,这种技法较少使用;③平底浅浮雕,即将图像外的底子剔去薄薄一层,使图像呈浮雕状,再用阴线刻画细部;④纹底浅浮雕,即先刻出图像轮廓,并用阴线刻画细部,然后在底子上刻出长短较整齐的横、竖或斜线纹,以富有图案韵律的底子衬托自由多变的图像。
  这种技法从西汉末年起大量运用,是南阳画像石的代表性技法,使用率占总数2/3。
  风格  南阳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从形成到衰落基本统一,某些方面有所变化和发展。早期作品的构图主体突出,形象分布比较疏朗,不加任何补白装饰,有单纯、朴素的艺术效果。从中期开始,苍龙、白虎、羽人、鹿车、羲和浴月、嫦娥奔月等作品的主体形象周围饰以浮动的云气,用圆点加连线表示星座,使天空景象和神怪世界有着异于现实生活的虚幻、缥缈情境。大部分作品是一个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或一组物象,较少堆砌,形象以平面横向分布为主。造型的运动感极为强烈,驷骑、动物多呈追逐相搏、奔腾跳跃之状,具有蓬勃的野性与生机。乐舞百戏中的人物体态多变,如南阳汉画馆藏的一块"冲狭"画像石,图中一女伎着地未稳,另一位又捷疾冲向狭围,身影错落,动感明显。西汉时期的画像一般都施朱彩,门扉上施彩的作法延续到东汉。在大量未施彩的画像中,由于石料只略经打磨平整,表面仍存粗糙效果,形象的细节均未细致具体刻画,画像直观上显得随意、自然。造型与雕刻风格的统一,构成南阳画像石淳朴厚重、恢宏阔大的整体气势。

为您推荐

沂南画像石

沂南画像石 : 中国东汉墓室画像石。1954年出土于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东汉墓内。墓门上和墓室内装饰大量石刻画像。墓室模仿活人生活住宅,建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1个侧室,室与室之间有门通连,占地面积..

孝堂山画像石

孝堂山画像石 : 中国汉代石祠画像石。位于今山东省长清县孝里铺孝堂山上,是墓前石祠内壁上所刻的画像。孝堂山石祠为一单檐悬山顶面阔两间的结构形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石祠西山墙外侧北齐武平..

武氏祠画像石

武氏祠画像石 : 中国东汉石祠画像石。武氏祠在今山东省嘉祥县南武宅山,旧称武梁祠或武氏"前石室"和"左石室",为武氏家族墓葬的双阙3个石祠的石刻装饰画,现保存刻石40余块。据武氏石阙和武梁碑记载,它的创建..

画像石

画像砖

画像砖 : 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汉代画像砖在出土数量、砖块形制、画..

河南画像砖

河南画像砖 : 中国汉代的一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20世纪50年代后陆续出土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其画像砖用雕刻好的木制印模在半干的砖坯表面压印出图像。砖的形状主要有3种:长方形的空心砖、长方形的..

邓县彩色画像砖

邓县彩色画像砖 : 中国河南省邓县学庄南朝墓出土的模印彩色画像砖。1957年发现该墓。墓室和甬道全部用砖砌成。墓室两壁各筑8个方形砖柱,甬道两壁各筑4个方形砖柱,上面砌着一砖一图的模印彩色画砖。画像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