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影响:

比较文学概念。

指不同民族文学间的某种事实联系或精神联系。“影响”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是个复合词,即影与形、响与声之关系的复合;本义是指如影随形、响从声那样密切、迅速的相应关系;其引申义则是指影响主体的言论、行为的作用,波及他者,使之产生反应和变化。

在英语和法语中,“影响”一词的构词来源和本义,都与汉语和日语不同。据日本学者大冢幸男考察,英语和法语中的“影响”,是由中世纪古拉丁语衍化而来的,其本义是指“主宰人类命运的天体之力”,这个“力”,超然物外,具有神秘性。

但由于这个词在古拉丁语中具有动词性,有流动、流出的意思,因此它又引申为“主宰他者的精神的、理智的力”,这种力只有在其作用的结果中才能被觉察出来。这与汉语和日语的“波及他者,使之产生反应和变化”的意思,大体相同。

正因为东西方语言中,“影响”一词的引申义,都有“波及他者”、“主宰他者”,使他者产生反应和变化的意思,东西方比较文学家才都用“影响”这个词,来指代不同民族文学间的某种事实联系或精神联系。关于“影响”在比较文学中的具体含义,各国比较文学家多有论述。

美国学者约瑟夫·T·肖认为“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影响与模仿不同,被影响作家的作品,基本上是他本人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具体的细节、意象、借用、甚或出源——当然,这些都包括在内——而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文学借鉴与文学比较研究》,见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法国学者朗松在《十七世纪法国文学同西班牙文学的关系》一文中,也论述了“影响”的含义问题:“从外国文学中获得灵感,对外国文学的改写和模仿——这仍然不能称之为‘影响’,我们即使借取某种外国文学题材,却无以把握其精髓。”“那末何谓真正的‘影响’呢?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中的突变,无以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情状——究其实质,真正的影响,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更表现为一种精神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影响,与其说是靠具体的有形之物的借取,不如说是凭借某些外国文学精髓的渗透,即‘作品的色调和构思的恰当’而加以显示。

它理应是得以意会而不可指实的。

”(见日本大冢幸男《比较文学原理》)朗松的观点与约瑟夫·T·肖的观点基本一致,都强调真正的影响是一种文学精神、艺术精髓的渗透。

这个认识,已被大多数比较文学家所接受。各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影响,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研究这种文化现象,有助于了解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由于各民族文学发生影响的原因、条件不同,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可分为正影响、负影响、反影响,超越影响、回返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等等。

为您推荐

致玛·哈克奈斯

致玛·哈克奈斯:恩格斯给小说《城市姑娘》作者的信。写于1888年4月初。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入第3卷。信中结合对《城市姑娘》的分析,阐述了有关现实主义的重要理论问题。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

缘情体物

缘情体物:宋代叶梦得论诗用语。语出《石林诗话》:“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所谓“缘情体物”,即抒情状物,源于陆机《文赋》中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叶梦得以“缘情体物..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着名学者郭绍虞着。成书于解放前,由商务印书馆印行。解放后,作者对原书进行了改写和修订,于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1961年中华书局重印。1979年教育部决定将此书列入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作者略..

真善美

用事

用事:亦称“用典”。指诗文创作中借用典故或前人典籍中的语言、文义、人物、意象等等。语出《诗品序》:“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钟嵘认为,诗与章、表、奏、议不同,它以“吟..

直觉表现理论

直觉表现理论:西方美学中的一种学说。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等。这一理论认为,直觉即是表现;直觉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其实质是各种感觉印象;直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美是直觉创造出来的价值;艺术同直觉一样..

致斐·拉萨尔

致斐·拉萨尔:恩格斯写于1859年5月18日。全文载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此信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出发,分析了拉萨尔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艺术表观和历史内容,批评拉萨尔的文艺观和唯心史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