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中国戏曲声腔、剧种。又称“弦子戏”、“北(百)调子”或“糠窝窝”。属于弦索系统,由元、明以来盛行中原地区的[山坡羊]、[锁南枝]、[打枣秆]等俗曲小令流传到鲁西南,吸收弋阳腔、青阳腔的部分腔调及剧目,逐渐发展而成。它和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关系密切,互有影响。流行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皖北一带。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说。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笛、笙等,相互配合,形成”弦似筋、笛似骨、笙似肉”的柳子戏音乐委婉动听的风格特色。音乐主要由俗曲和柳子两部分组成,俗曲部分占的比重较大,现在的200多个传统剧目中,由俗曲联成的约占二分之一。代表性剧目有《白兔记》、《金锁记》、《孙安动本》等。俗曲音乐为曲牌体,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哎”之称,通常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4个调类。现存曲牌100余支,其中以[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黄莺儿]、[耍孩儿]为主,称为五大曲。“柳子”部分仅保留《打登州》、《打时辰》、《憨宝打娘》等剧。唱词由七字句的上下句格式写成,属板式变化体,因其通俗易懂,群众把这个剧种统称为柳子戏。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