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乐②

龟兹乐: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之一(隋七部乐、唐九部乐作“龟兹伎”)。古代龟兹国在今新疆西部库车县、沙雅县一带,位于丝绸之路要冲,音乐文化交流与当时的印度及西亚诸国较密切。《大唐西域记》称:龟兹国“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善。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据史载:公元382年前后,吕光灭龟兹得其乐,为龟兹乐传入中原之始;公元543年,曹婆罗门得胡商所授龟兹琵琶及乐曲;公元56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迎突厥公主(阿史那氏)入国,得苏祗婆所传龟兹乐。《隋书·音乐志》说:“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复获之。其声后多变易。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等,凡三部。”龟兹乐在宫廷中颇受统治者重视。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立部伎“自《破阵舞》以下,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坐部伎“自《长寿乐》以下,皆用龟兹乐”。其乐有歌曲《善善摩尼》,解曲《婆伽儿》,舞曲《小天》、《疏勒盐》。所用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拔、贝,共15种,由20名乐工演奏。宋代教坊四部乐中亦设有龟兹部。

为您推荐

闽派②

闽派:清代琴派。创始者为福建浦城祝凤喈。著有《与古斋琴谱》,此为琴论,不收琴谱。认为“一曲始终必终得其纲,起、承、转、合,四者以成之”,“一切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特别强调演奏的节奏作用:“虽..

天竺乐②

天竺乐: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之一(隋七部乐、唐九部乐作“天竺伎”)。天竺即古代印度(《史记》、《汉书》并作“身毒”)。《大唐西域记》说“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天竺乐于后汉时..

川派②

川派:清代琴派。又称“蜀派”。唐代朱长文《琴史》就有“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的评说。川派名家济济,如张孔山、杨紫东、钱绶詹、李子昭、吴浸阳、龙琴舫等。最著名的当为张孔山。其在咸丰至光绪年间于四川、湖北等地..

唢呐②

安国乐②

安国乐: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之一(隋七部乐、唐九部乐作“安国伎”)。安国系中亚古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布哈拉一带,据《隋书·音乐志》载,安国乐“起自后魏平冯氏(公元436)及通西域,因得其伎”。有歌曲《附萨单..

诸城派②

诸城派:清代琴派。创始人为山东诸城王溥长(字既甫)、王雩门(字冷泉)等。二人分别师从虞山派、金陵派。王雩门辑有《琴谱正律》。王溥长之子王作祯(字心源)从父学琴,将虞山派的一些特点加以发展,更加奠定了诸城派的风格..

管②

管:气鸣(吹管)乐器。古代多为竹制竖吹,历史悠久。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古称“筚篥”、“觱篥”。隋唐时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宋代称为“风管”,经常用于独奏和乐队中的领奏,还是杂剧等音乐伴奏中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