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②

塔:中国传统建筑品种。原为佛教的主要建筑之一。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高耸型的点式建筑。因此又称佛塔、宝塔。塔为我国古代佛塔的简称。塔起源于印度,最初的汉译音称为宰堵坡、浮屠、佛图或塔婆,是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o的音译。它最初是用来收藏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释伽牟尼死了以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舍利分别埋藏在许多地方,建塔作为标志。后来,比较高级的和尚死了,也建造佛塔,作为纪念性质的建筑。这样,塔就越建越多。塔起源于印度,汉末、三国之际,随同佛教一同传入我国,并同我国固有的建筑技术和形式相结合,因此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又有自己的特点。我国古代的建塔工匠,把中国原有的亭台楼阁建筑当中的一些特点,运用到塔的建筑中,从而创造了各种塔的式样,成为各具特色的建筑类型。我国现存的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塔的形式分;一类是按塔的意义分。前者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等;后者包括金刚宝座塔、喇嘛塔、宝箧印塔和墓塔等。倘从建塔所用的材料来分:有用石材和砖块砌的石塔、砖塔,有以木材为主修建的木塔,也有用铜、铁等金属作为材料修建的铜塔、铁塔,还有用琉璃造的塔等等;倘从建筑结构上说,塔大致可以分作4个部分,地宫、基座、塔身和塔刹。地宫,就是塔正中基座下面的部分,也可以称作地下室,藏佛舍利。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是塔地面上的台基部分,塔身是塔的主体部分,有楼阁式、密檐式和伏钵式等多种。塔刹是塔顶的部分,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宝珠组成。这些形制都是由宰堵波演化而来的,除佛塔之外,还有水塔、灯塔、钟塔等,但形制和作用却是迥然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佛塔的塔,在建筑的层数都是单数,即一层、三层、五层、七层、九层……,中型塔多半是七层。大层的塔多半是十三层。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塔有近万座,其中有一百座塔的历史,都在7、8百年以上,它分布在祖国各地装点了祖国美好的河山。中国古塔除作为佛教建筑埋藏佛舍利、藏经供奉佛像之外,还可供人登临眺览、导航引渡、装点河山、美化风景等。因此,中国古塔可称作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块瑰宝。

为您推荐

方尖碑②

方尖碑:埃及古代在神殿与陵墓之前所建立的一对长方形之石。为一条石灰石、玄武岩或花岗岩之四角柱,上尖而下部粗大,柱面用象形文字记载建立人姓名与功绩。柱多高于100呎以上。大部分均为第18、第19王朝时代所建造。现..

祠堂②

祠堂:古代公共建筑。旧时祭祀神灵、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后世封建宗族的一些家庙,宗祠亦通称祠堂。一些著名的祠堂,往往是封建帝王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亦称太庙。这些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后世的太庙惯用庑殿顶。..

《古今印史》②

《古今印史》:篆刻论著。明代徐官著。此书成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篇首点明要旨:“夫篆刻多误,皆因六书之未明也。乃叙古今书法于中,未复节采李阳冰以下诸说附焉。”着眼点在于对印学古文字进行探究,重在篆而不在刻..

王禔②

石幢②

石幢:幢是梵名“驮缚若”的译名。原是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于佛前建之。石幢用石建造,上刻陀罗尼经文的柱形构筑物。故亦称经幢。它是中国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一般为佛教刻石,亦有少量道教刻..

圆顶②

圆顶:建筑用语。半球状之圆屋顶。附有圆形、方形或多角形(尤其是八角形)室的圆天花板。有完全封闭者,亦有在顶端开启圆窗者,亦有自顶端之开口部之上,具有采光之小塔,亦即用做放灯之处。圆盖最古的例子,可以举出先史希..

庑殿②

庑殿: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它是古代建筑中四坡面屋顶的一种。宋代称“庑殿”、“吴殿四注”或“四阿顶”,清代则称“庑殿”或“五脊殿”。它由4个倾斜的屋顶面,一条正脊(平脊)和4条斜背构成。屋顶面四角和四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