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中国古代高大建筑物的统称。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堂与殿的语义经历过由分而合、由合而分的演变。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的原意是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成组的建筑统称为堂。殿的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最早在单体建筑的名称缀以殿字的,是秦始皇所筑的甘泉前殿和阿房前殿。殿、堂二字,最初可以通用,后来有了等级差别,即自南北朝后,逐渐把殿与堂区分开来,而殿的社会等级和规模都高于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主殿称为殿,配殿称为东堂、西堂。唐代以后,在宫殿中的称为殿,在衙署中的称为堂。殿、堂的主要区别在于堂前无陛,殿前有陛,自此殿堂遂有尊卑之分。宋《营造法式》对堂与殿的不同等第作了一系列明文规定,并为以后历代遵循沿用。由于殿、堂有等级差别,故其功能也有差异,如殿有帝王的宫殿,祭祀用的祭殿,供奉佛、神的有佛殿、神殿等。堂有府衙、县衙的大堂,用作祭祖用的。在寺院建筑群中,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堂则处于辅助的地位。在布局方面,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尤其是皇宫中的大殿等级最高,装修最为华丽,经常使用当代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段。如彩画、贴金、琉璃瓦等,气氛隆重庄严。堂一般作为府邸、宅院、衙署、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比较简朴,有些还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建筑风格倾向轻巧,装修精致,雕刻细腻。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