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石刻②

东陵石刻:清代雕刻。清代的一处帝、后陵墓区。在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下,是一座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王、后妃陵墓石雕群像。康熙二年(1663)始修,陵区面积达250平方公里,有顺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以及慈安、慈禧太后等4座后陵、5座妃园寝和1座公主墓。共埋葬帝、后及妃嫔150多人。陵区外围另有王爷、皇子、公主、勋臣等10多座园寝。整个陵区分为前圈和后陇,前圈是陵区建筑,后陇是衬托山陵的绿化区。陵墓的布局以孝陵(顺治陵)为中心,其余各陵依次序排列在两边。石牌坊是陵区最南面的一座建筑,5间6柱11楼,高13米,宽32米,全用汉白玉卯榷构造,大红门是陵区,也是孝陵的总入口,大红门后是长约5公里的主神道,两边分布着18对石象生、文武官立像各3对,其后为马、麒麟、象、骆驼、狻猊、狮等,均由整块石料雕琢而成,造型精致完整。裕陵(乾隆陵)另辟次神道,有石象生8对,景、定两陵各5对。这些石象生,形体虽不甚高大,但雕技精致,体态生动,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东陵的地面建筑以普陀峪定东陵(慈禧陵)最为考究。其隆恩殿四周的石栏杆上雕刻龙凤呈祥、水浪浮云等图案,殿前的龙风陛石采用高浮雕手法,犹如活龙真凤在彩云中飞翔舞动。地宫则以乾隆裕陵最为富丽,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成,面积达327平方米。3室4道石门。其四壁及券顶都布满了各种佛教内容的石刻,有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五方佛、五供、八宝以及梵文、藏文镌刻的数百字佛经。所有这些雕刻,工艺卓绝,形态逼真,线条清晰流畅,图案繁而不杂,不愧为埋藏在地下的艺术宝库。

为您推荐

南阳画像石②

南阳画像石:东汉画像石。河南南阳数十年来出土画像石1200余块,是东汉达官显官(即上流人士)墓葬中的雕刻品。是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崇尚厚葬习俗的产物。题材内容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约可分天文星象、神话传说、杂..

沂南画像石②

沂南画像石:东汉画像石。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墓出土。墓室以280块石材建成,分前、中、后三室,又附有东西侧间。墓室为长方形,面积为65平方米,共有画像石42块,分4组画像表达墓主的一生。第一组刻于墓门上,名曰“攻战图”..

三彩俑②

三彩俑:唐代陶塑。陕西、河南洛阳是中国唐三彩的主要产地。在西安、洛阳等地的多处唐墓中均有发掘出土。中国的制陶史上记载着从商、周开始已有在陶器上施釉彩的工艺,并有该时期的遗物作证明。汉代形成了黄、绿、褐等..

武氏祠画像石②

人头鱼身俑②

人头鱼身俑:五代南唐陶塑。1950年南京牛首山南祖堂山李昇墓出土。身长35厘米,俑为人面,头顶冠帽,鳞纹鱼身,属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动物的结合体,为幸福之意的象征,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人鱼形象。这类陶塑俑是十分稀罕的..

孝堂山画像石②

孝堂山画像石:东汉画像石。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顶的一座石祠堂,祠里有画像石故名。这座全部有青石砌筑的石祠堂,是东汉时期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地面房建筑。外形为单檐悬山顶,祠内东、西、北三面和隔梁石上..

杂剧俑②

杂剧俑:元代陶塑。1963年河南焦作元墓出土。这批杂剧俑,形态为各种说唱、歌舞的样子。一个穿着蒙古族衣袍、戴蒙古族帽子、着毡靴、作踏步舞蹈的青年演员,另一个在吹哨,动作节奏感强。这是元代陶塑中表现生活题材和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