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墓石刻:五代前蜀雕刻。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即“永陵”。王建(847~918),字光图。河南舞阳人。少时屠牛,贩私盐为业,唐末任壁州(今四川通江)剌史等,后被唐王朝封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定“蜀”,史称“前蜀”。光天元年(918)王建病殁,葬于四川成都北郊“永陵”。1942年被发掘。墓分前、中、后3室。后室石床上置王建石座像,高86厘米,头戴王冠,身穿衮袍,腰束玉带,体躯硕壮,足穿皮靴,袖手坐于半圆形几上,表情严肃;其方面大厚,阔口高额,眉骨轩昂的容貌与《五代史.前蜀世家》上记载王的特征“隆眉广颡,状貌伟然”相吻合。可见为写实作品。另外石雕像的衣服是当时帝王的便装。像的比例结构处理得当,衣褶简括自然,袍服柔软质地也表现得很有真实。据文献记载,王建于武成五年(912年)建寿昌殿于龙兴宫,曾令人在壁上画自己的肖像,其子王衍即位后,曾多次令画家写王建之“真容”及铸像。可惜这些肖像作品早已不存。这一件石雕像是王建的唯一像,也是现在保存的唯一中国古代帝皇肖像雕刻。而且在陵中发现尚属孤例。王建墓中室是棺椁的地方。一棺床作须弥座式,两侧列置12个石雕半身神将,个个被甲戴盔,瞪目竖眉,作扶棺状,神志勇猛,意在护卫帝陵、驱除凶邪。棺床南、东、西三面雕刻乐舞浮雕24幅,正面4幅,东西两面各10幅。正面中部两立像作挥袖对舞状,余均坐像,各执乐器演奏。有萧、笛、琵琶、筝、箜篌、吹叶、笙、钹、铜鼓、拍板、羯鼓、篪、小觱篥等,神情动姿各异,似可听到各种乐器清脆悠扬的演奏声,形成一支完整的宫廷乐队。它属于唐五代“燕乐”(饮宴宾客时吹奏的音乐)中的坐部(即席地而坐演奏)。这种“燕乐”是汉化了的“龟兹乐”体系,(龟兹乐在今新疆地区,古时称龟兹国),所以包括不少古代西北民族的乐器。此浮雕画面为研究古代乐舞、乐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还有龙凤、莲荷、云纹等祥瑞图案10余幅。乐伎的浮雕面目丰腴圆润,两手灵活,面部表情丰富,人体比例结构合理,衣纹简练自然而有韵律,线条飘逸流畅,形象十分生动和优美,富有真实感。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