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②

碑: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礼记·檀弓》:“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按:丰碑,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非石亦曰碑,假借之称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后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凡刻石先立石,故知竖石者,碑之本义。”王注称古碑有三用:宫中之碑,识日景也;庙中之碑,以丽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纪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曰碑者汉以后之语也。”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盛于汉。在晋代曾严禁立碑。碑为刻辞而设,题额刻于穿上晕间,碑文刻于额下,碑的正面为阳,刻碑文;碑的反面为阴刻题名、碑的左右两面谓侧”,亦用以刻题名,也有碑阳、碑阴均刻碑文的,有的碑文长,从碑阳转至碑侧、碑阴,旋转而刻的。碑首称“额”,为标题,篆文最多。四周多刻有蟠螭、蟠龙等,甚为精美,亦有质朴者,只作圭首形。碑座称趺,有龟趺、方趺等不同形式。关于碑的名义、缘起及形制格式等,前人考据甚详。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元潘昂霄《金石例》等均可参阅之。

为您推荐

小篆②

小篆:篆书之一。与“大篆”对称。也叫“秦篆”,秦代通行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李斯等人根据大篆整理而成的字体,因其始于秦,故称“秦篆”。又名“斯篆”。字体较籀文简化,其为书写线条化、文字符号化、偏旁简单..

经生书②

经生书:书法术语。抄写佛经的人所用的书体称经生书。唐代佛教盛行,信徒多自己或请人抄写佛经舍入寺庙以示虔诚,佛经多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抄成,抄经之人被称为“经生”,其字体则为“经生书”。此类手抄的经卷,在书法上有..

碣②

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说文》:“碣,特立之石。”古人称长方形刻石为碑,称圜首形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刻石为碣。《后汉书·窦宪传》李贤注云:“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如今存之石鼓文,镌刻于鼓形圆石上,内容为..

鸟虫书②

六分半书②

六分半书:一种特殊风格的书体,是清代郑燮(板桥)法书的别称,亦称“板桥体”。郑氏的隶书笔法形体渗入行楷,又时以兰竹画法出之,自成面目,狂怪而有别趣。此书体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隶书别称“八分”。因此郑氏戏称..

史游②

史游:生卒年不详。西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时官黄门令。曾解散隶体粗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作《急就章》,后人称其书体为章草。因草创之义,称为“草书”或“章草”。唐张怀瓘《书断》说:“章草..

摩崖②

摩崖:指刻有文字的山崖、石壁之天然石,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前人常于需要叙功、记事的地方,就地刻石,不另立碑。由于摩崖往往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巅断崖之上,故不易受人破坏,而往往受陵谷变迁、风雨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