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礼记·檀弓》:“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按:丰碑,斫大木为之,形如石碑)非石亦曰碑,假借之称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后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凡刻石先立石,故知竖石者,碑之本义。”王注称古碑有三用:宫中之碑,识日景也;庙中之碑,以丽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纪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曰碑者汉以后之语也。”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盛于汉。在晋代曾严禁立碑。碑为刻辞而设,题额刻于穿上晕间,碑文刻于额下,碑的正面为阳,刻碑文;碑的反面为阴刻题名、碑的左右两面谓侧”,亦用以刻题名,也有碑阳、碑阴均刻碑文的,有的碑文长,从碑阳转至碑侧、碑阴,旋转而刻的。碑首称“额”,为标题,篆文最多。四周多刻有蟠螭、蟠龙等,甚为精美,亦有质朴者,只作圭首形。碑座称趺,有龟趺、方趺等不同形式。关于碑的名义、缘起及形制格式等,前人考据甚详。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元潘昂霄《金石例》等均可参阅之。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