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科夫②

苏里科夫:俄国著名画家。巡迥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早年就学于彼得堡美术学院,曾游学意大利、法国、德国。他的创作生涯主要善于取材于俄罗斯历史事件。他最突出的特点,善于处理庞大的群众场面和刻划人物性格,以及赋予每幅作品以自己所特有的构图和色彩变化为特色,但仅仅局限于悲剧性冲突的情节的描写。他一生画了许多作品,其代表作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潘·拉辛》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苏里科夫的代表作品。取材于彼得大帝处死近卫军的历史事件。此幅画主要描绘了17世纪末叶,彼得大帝为了商人和地主的利益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表面虽使经济有所发展,但却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和奴役,并崇洋媚外把外国人奉为“上宾”,享有各种特权。这种媚外政策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1698年下层人民的近卫军,经酝酿多久后抓住了彼得大帝出国访问的时机举行兵变,彼得大帝立即回国镇压,并处死1000人,这是十分悲惨的结局。苏里科夫就抓住这一历史事件为画题,画出这幅极著名的作品。画面上虽人物众多,但较明显地分成对立的两大阵营。正面的画面描绘了近卫军及家属,来送别的家属姿态各异,场面十分悲伤。被押上刑场的近卫军,个个无所畏惧,都无忏悔之意。其中那个坐在大车上手拿蜡烛的红头发近卫军,怒目远视右侧彼得大帝一方,与骑在马上的彼得大帝的视线遥相对峙。在画家的笔下充分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顽强意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画幅从著名的莫斯科柏拉仁诺东正教堂为背景,揭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这一背景对画面起了稳定作用。总之,这幅画以生动的情节、丰富的色彩,揭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情调,故此幅画成为世界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

为您推荐

书学②

书学:①指以书法艺术为对象的理论研究学科。起源甚早。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辑有李斯、萧何、蔡邕、钟繇等人论书之语。现存最早的论书之作为汉赵壹《非草书》,魏晋后数量转多。唐张彦远辑..

珊瑚网②

珊瑚网:中国书画著录。明汪珂玉编。四十八卷。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珂玉(1587~?)字玉水,号乐卿、乐闲外史,徽州(今属安徽歙县)人。寄籍嘉兴(今属浙江)。崇祯中,官山东盐运使判官。著名鉴藏家。所著《珊瑚网》分《书..

金石②

金石:古铜器、石刻的总称。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是撰文于金石上,记创造、勒箴铭,颂扬功德等而产生的一种镌刻品。《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钟鼎彝器始于殷商,..

中国名画宝鉴②

籀文②

籀文:也叫“籀书”,“大篆”。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字体多重迭。春秋战国期间通行于秦朝。《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班固自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现保存在“说文解字”中..

蝌蚪文②

蝌蚪文:亦称“科斗书”、“科斗篆”。篆字(包括古文、籀文)手写体的俗称。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形似蝌蚪,故名。此名初见于汉末,卢植上书称“古文科斗,近于为实。”元代吾丘衍论证科斗书形体的形..

石鼓文②

石鼓文:秦代刻于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而得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唐初在陕西雍县(今凤翔)三畤原出土。每鼓一首四言诗,10首为一组,研究者依《诗经》体例,取各篇起首文字为篇名,有《沔》、《霝雨》、《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