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②

湘剧:中国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一些地区的传统戏曲的统称,它包含了流行于长沙、湘谭一带的长沙湘剧,流行于衡阳一带的衡阳湘剧;广义的湘剧还包括祁剧。湘剧由明朝万历年间昆腔传入湖南而开始形成,已约有三四百年历史,溶入了江西弋阳腔、安徽汉剧等多种戏曲腔调,至今兼唱昆腔、高腔(由弋阳腔演化而成)、南北路(即来自汉剧的“皮黄”)及弹腔(由汉、徽剧曲调结合当地方言及音乐而形成)。湘剧传统剧目遗产十分丰富。如高腔的《南游记》、《步月斩马》,昆腔的《曹操堕马》、《伯喈赏荷》,弹腔的《太白醉写》、《马嵬逼妃》等,都为其他剧种所罕见,并保留了《金印记》、《拜月记》等整本的高腔戏。演出时乐队较为简单,仅鼓板、大锣等6人,称为“文武六场”。演高腔时,文武六场均要帮腔;演昆腔时,文场用两支笛子或两支唢呐伴奏;抗日战争时期,湘剧艺人在田汉的主持下曾成立了“长沙湘剧抗敌宣传队”(最多时有7支演出队)。1938年开始活动,1940年春被国民党政府取消抗敌宣传队员名义,但湘剧艺人仍继续坚持抗敌宣传。演出过田汉编写的《旅伴》、《江汉之歌》、《土桥之战》及艺人自已编写的《罗汉奸》、《梁红玉》、《雁门关》等,罗裕挺、吴绍艺等湘剧艺人还先后死于国难,为宣传抗敌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湘剧在整理传统剧目和表现现代生活诸方面也都有相当的成绩。

为您推荐

京剧②

京剧:戏曲剧种。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流行全国。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剧种,它是在南方“徽剧”、“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戈腔”、“秦腔“和地方小调的精华,又结合了北京语言特点,加以融合、演变逐渐形成的剧种..

汤显祖②

汤显祖:中国明代著名戏剧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34岁中进士,受“王学左派”的影响较深,一生蔑视权贵,文学上则针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主张,..

川剧②

川剧:中国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川剧于清代末期正式形成,包容了四川的灯戏及由外省传入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等5种声腔艺术。最初,5种声腔均单独在四川演出,后因经常同台表演,相互影响,..

汪桂芬②

沪剧②

沪剧: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当地称“本滩”),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后来采用演出文明戏的形式,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申曲是沪剧进入..

李渔②

李渔:中国清代戏剧理论家,戏曲作家。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少时遍游四方,晚年移家杭州西湖,自称湖上笠翁。才思敏捷,善诗文,尤以戏曲闻名于当世。著有《笠翁十种曲》等十多部传奇戏。曾经营戏班,在各地演出..

花鼓戏②

花鼓戏:中国戏曲的一种类别,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各省的各种花鼓戏的统称。各地花鼓戏均从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有的又产生了支派。较为重要的花鼓戏有:天沔花鼓戏(流行于湖北江汉平原,形成于天门、沔阳一带),东路花鼓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