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舞》:唐代舞蹈的代表作之一。传为唐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称《婆罗门曲》,后经精通音律的唐玄宗(李隆基)润色并制歌词,改题《霓裳羽衣曲》。一说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有感而作前半部分,后参照杨敬述所献乐曲续成全曲。此舞是根据这首乐曲编排的。先为独舞,后有双人舞和群舞。舞者扮成美丽而典雅的仙女模样,上身穿“羽衣”(孔雀翠衣),下身穿淡彩色或月白色裙子,肩上披着霞帔,头上戴着“步摇冠”,身上佩饰着珠宝玉翠。舞蹈由散序、中序和入破三部分组成,即开始为散板,中序为慢板,入破后由慢板转为快板,至尾声时又把节拍放慢到最后一音拖长而终结,使观众感到余音袅袅。“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一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筵前回旋、嫣然回首,仿佛游龙飘忽、白云浮动一样的舞姿。“入破”时节奏由慢到快再转急促的快板快速的舞蹈动作,使身上的环佩珠玉,不断地腾跃闪烁……此舞将传统的清商乐与印度佛曲糅和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优美的仙女形象,创造了神秘莫测的仙境氛围。在律动上既采用了传统舞姿“小垂手”,又渗进了西域舞中精彩的旋转动作,并改变其原有矫健豪放的气质,赋予它飘忽不定的回旋宛转的姿态,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古代舞蹈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 欢迎来到文学网!